|
張亞中呼籲兩岸互相尊重包容,反對分離、接受分治、推動統合、共議統一 中評社記者 余東暉攝 |
張亞中認為,某些方面,北京的對台政策自利性與“兩岸一家親”概念有矛盾之處,需要改進。而在台灣方面,國民黨和民進黨的立場實際上越來越趨近,國民黨如果不調整,選舉會越來越難。美國希望台海兩岸“分而不離,和而不合”,在其亞太再平衡的戰略影響下,兩岸“異己關係”逐漸鞏固。
張亞中坦言,從理智上對兩岸關係感到悲觀。他說,台灣一方面在國族認同、身份認同上漸行漸遠,另一方面,政治現實又使台灣沒法與大陸徹底分離。“太陽花運動”展現的就是台灣年輕人對前途的焦慮,然後被人利用,台獨力量借機進去,這是台灣的悲劇。兩岸關係越來越令人悲觀,只待不知道什麼時候火藥桶爆發,只不過現在兩岸都有需要,即便有“太陽花運動”和張顯耀事件,兩岸執政黨都強力維持,不能讓兩岸關係崩盤。
“民主內戰”莫用台獨騙選票
張亞中接著闡述在他看來兩岸三黨處理兩岸關係政策的局限性。他稱,北京提出的“和平統一、一國兩制”其實是指統一後的政治安排,台灣民眾也普遍不能接受這樣的兩岸關係主張,面對台灣的現實,有調整和補強的必要,在“兩岸一家親”方面要有更深入人心的政策。在國民黨方面,李登輝時代將一個中國悄悄改為“一族兩國”的概念,馬英九執政後重提“九二共識”,其實已經不是1992年的“堅持一個中國,謀求國家統一,台灣‘一中各表’,北京‘一中不表’”的“九二共識”,只剩“一中各表”。國民黨從一個中國(一)到九二共識(分治),再到不統不獨、維持現狀,走向主張中華民國主權獨立,台灣未來由2300萬人決定的“隱性獨台”邁進,這是一種迴避。而民進黨從正名制憲的“顯性台獨”到“台灣前途決議文”的“隱性台獨”,再到2300萬人公投決定台灣前途,和未來“中華民國前途決議文”的“顯性獨台”,總而言之就是要“逃離中國”,。國民黨和民進黨的立場趨同,合起來就是“逃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