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會談閉幕。(中評社 王宗銘攝)
|
郭偉峰建議繼續深化理論創新,期待第五次會談適當時間放在香港,舉辦“香港會談”。中評社願意承擔應有的責任,與兩岸統合學會、中華文化發展促進會、中國社科院台研所、財團法人二十一世紀基金會、台灣大學政治系,共同做好籌備工作。
余克禮回顧自己見證兩岸學術交流的三十年,他說,兩岸學術交流最早是由中央授權,主要邀請台灣在海外的本省籍學者交流,討論統一問題,到了90年代慢慢發生變化,兩岸交流後,學術交流是討論一中原則等議題。2000年陳水扁執政後,交流的焦點是反台獨,2008年,國民黨重新執政,我們討論認同問題,過去幾年,他本來認為馬英九可以以政權力量扭轉李登輝、陳水扁的“去中國化”,但這幾年都沒有做,所以認同問題依然是尖銳的問題。
余克禮說,從去年“台北會談”到這次“北京會談”,明年“香港會談”,把認同議題作為主要議題,是非常重要的,這次探索政治安排,似乎又回到80年代探討主題一樣,為最終解決台灣問題邁出第一步,現在有這個氣氛來討論,這是兩岸人民所期待的,期待兩岸學者要更共同努力,讓探討兩岸政治安排這個議題走下去,一步一步往前走,應該有信心走出一條光明路,學者為最終解決台灣問題、中國統一繼續貢獻自己的心力。
張亞中說,他要表達謝意,明年我們香港見。
張亞中說,兩岸統合學會感受到,台灣從李扁時代龐大的兩岸是分的結構在逐漸地形成,很遺憾馬英九執政這五年以來,並沒有把這個分的結構解構,做某種程度的扭轉,作為兩岸的一份子,我們不能袖手旁觀。
張亞中說,兩岸的歷史文化已經在快速地被“去中國化”,李扁時代進行一邊一史的教育,統合學會要求修改教科書,捍衛一中,願意做中流砥柱,不會退下去;兩岸是一家人,有情感,一定可以找出方法,存好心、說好話、做好事,解決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