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中興大學國際政治研究所所長蔡東杰。(中評社 林谷隆攝) |
中評社台中11月13日電(記者 林谷隆)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與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日前在北京舉行高峰會談,台灣中興大學國際政治所所長蔡東杰表示,中日因釣魚島與東海防空識別區等問題,高層交流已停頓多時,這次是安倍2012年二度拜相以來首次訪中。隨著日美關係變化,中日的衝突最高峰已經過去。
蔡東杰表示,日本努力想跟中國舉行高峰會,透露和解的象徵,在APEC舉辦前也一直對外放話,營造“中日高峰會”成局的氛圍,中國則是拖到高峰會舉辦前一天,還不對外透露相關訊息,這意味雙方在看待中日關係,見解還是不同。
蔡東杰解釋,安倍晉三在2012年再次拜相後,曾在中國宣佈劃定東海防識區時,發表嚴厲聲明要求撤銷,也在2013年底以首相身分前往靖國神社參拜,表達強硬的態度,學界稱為安倍2.0,讓中日關係陷入谷底。但在察覺美國重返亞洲的力道不足,帶來區域戰略的危機,轉而再度向中國示好,如同2006年首度拜相,對中國釋出友善的態度,學界稱為安倍1.0。
蔡東杰強調,中日關係的好壞,從來不是兩個國家的問題,而是受到外部勢力的牽引,當中美國是最大因素,隨著日美關係的變化,中日兩國的衝突最高峰已經過去。
蔡東杰說,安倍面臨日本經濟日益衰退的頹勢,讓他聲勢不斷下滑,自民黨想踩煞車,可能考慮解散國會、提前大選,在這個時間下,如何改善與中國的關係,成了安倍政權存續的關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