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自台灣留美學生,在美國華盛頓特區舉行大遊行,當天是四月十日,簡稱“410大遊行”(翻攝自《啟蒙、狂飆、反思-保釣運動四十年》專書,程大順提供) |
林孝信說,第3條路線,是高度批判台灣政府,卻也關心台灣,聲援戒嚴體制受打壓的各方人士,包括施明德、余登發、許信良等人,無奈是這第3條路線,很少被提及,畢竟當時台灣政治氛圍是不被允許,走第3條路線的留美學生,也似乎不在乎是否被知道,但這段歷史是存在。
為何保釣運動會分裂?又要回頭描述1970 年代的國際局勢,尤其是中日台美四方的關係發生微妙轉變。
由台灣中央、交大、清華與陽明四校組成的“台灣聯合大學系統”,擔任系統副校長的劉容生,1970年代也在美國讀書,就明顯發現,國際局勢開始發生重大轉變,過去美國與中共沒有建交,但隨著中國透過“乒乓外交”,以及季辛吉、尼克森等人對華政策的改變,雙方開始伸手接觸,碰到保釣主權爭議,留美學生也接觸美國的黑人運動、婦女運動,忠黨愛國思想難免受衝擊,單純的愛國思想,會思考怎麼解決問題?
以釣島來說,要保護釣島就要出面交涉,給相關單位施壓。
美國霍普金斯大學物理及天文教授錢致榕,受邀為《啟蒙、狂飆、反思》專書寫序,文章提到,當時他擔任“保衛釣魚台運動大華府地區總發言人”,發現活動刊物對象都是華人,面對美國社會活動不多,既然爭主權,照理應該和有關政府交涉,否則容易變成,看法相同的學人學生相互呼喊。
不過當時,中國大陸即將取代台灣,進入聯合國,台灣執政當局處於很大的壓力下,覺得美國逐漸不可靠,轉而尋求日本支持,當時的日本首相佐藤榮作執政多年,與台灣關係非常緊密,台灣當局對海外留學生搞保釣,抗議對象竟是“唯一可靠的盟邦”,對釣運不僅懷疑甚至轉為敵對,導致部分參與釣運的人與執政當局敵對。
錢致榕在文章中,精彩描述留美學生內心複雜。當時大陸鬧文革,應該和美日台大使交涉,只是困難多,學生拿台灣護照,不是美國公民,不方便去,美國聯邦調查局也會介入詢問,對台灣大使館更微妙,左派不肖去,要劃清界線,右派不願去,怕政府誤解對立,獨派不敢去,豈不送上門被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