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側記:南大提問時間 王主委3秒變成王教授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2-13 00:34:11


辯論出身的王郁琦,能言善道,肢體豐富。(中評社 黃文杰攝)
 
  準備到台灣讀研究的陸生發問,擔心的是,除了健保之外,台灣對陸生還有各種限制,比如獎學金的問題,請問陸委會還會有什麼具體舉措,為陸生提供有善的環境。

  王郁琦稱讚,問題犀利,直指核心。兩岸隔閡太久,台灣初開放陸生政策,兩岸民眾都比較擔心,所以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等到你真正去念書時候,一定會比現在更好,記得不要成書呆子。出去走走,你會捨不得台灣。

  南京大學學生關心台灣的課綱調整,不解調整課綱都是符合事實,為何會在台灣引起爭議?

  王郁琦說,台灣是一個民主社會,允許每個人表達意見,尊重每個人的意見,互相討論,最後接受多數人的意見。

  商學院學生則問,24年前在新加坡和南大辯手交流和現在有何不同?王郁琦回答,機緣不同,競賽有壓力,但無論如何多交朋友不拘形式。讓兩岸青年意識到有鄉護的差異,正式面對。

  面對有台灣同學提問,如何讓更多台灣同學到大陸就讀?因為大陸有很多申請管道,台灣同學不知道。
 
  王郁琦笑稱,“作為台灣同學不要這樣對我啦!我們希望把優秀同學留在台灣”。

  最後提問是針對王郁琦演講提到,要發展的不只是軍事強權,而是以王道精神,促進周邊區域的和平,但南京大學台研所教授認為,當國際社會的餅分得差不多,中國也要自成一餅會有限制,面對外在壓力尋找空間合理,至於“富而好禮”的說法,正面看是期待但如果負面隱約有所批評,好像沒有做到,台灣部分價值是否適合中國?也還在討論觀察。

  王郁琦說,台灣經驗分享可不可用?可以討論,但“富而好禮”的說法,不應該專屬台灣的中華文化美德,他結語以“聽不聽、值不得得、合不合用,留在大家心中”結束。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