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中評鏡頭:桃園客家文化館迎財神慶豐年特展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01-21 00:11:43


桃園客家文化館正在展出“客庄歡喜迎財神、古物新賞慶豐年”特展。(中評社 黃文杰攝)
  中評社桃園1月21日電(記者 黃文杰)桃園客家文化館正在展出“客庄歡喜迎財神、古物新賞慶豐年”特展,這裡頭有著桃園龍潭濃濃的客家味,好比“迎古董”活動,當地信仰中心龍元宮周邊的上、下街地方人士,發展出“發鹵羊”、“好鬥牛”、“釣蛤蟆”及“斬奸臣”等遊街主題,作為街坊鄰居過年期間茶餘飯後的娛樂。

  “2016龍潭迎財神”為桃園市政府客家事務局偕同龍元宮向“客委會”爭取並獲入選“客庄12大節慶”,首次納入慶典,為龍潭在地指標性特色節慶。  
 
  “迎古董”的活動,開始於日本時代昭和年間,當時龍潭街上還沒有工商業發展,大部份居民都是務農,農忙期過了,唯一的於娛樂消遣就是請戲班來做大戲而已,因此孩子比較多的下街人家就提出了新點子,帶頭起鬨玩起了“迎古董”的遊戲來。

  所謂上、下街,是以現今老市場為中心,兩個地方相互以對方鄉紳當作起鬨玩笑的對象。

  好比有人外觀是啤酒肚、水桶腰,走路時肚子挺出來,下街里民用竹子編成蛤蟆的模樣,放在人力車上出來遊街,那時候純以默劇的方式做動作來表演,讓圍觀者會心一笑。

  被影射者心情當然很不好,一來是因為蛤蟆做得很醜,二來是無故被辱的心情,因此採取反擊行動,做了“好鬥牛”,也有以製作“發鹵羊”還以顏色,“楊”和“羊”同音。

  “發鹵羊”、“好鬥牛”、“釣蛤蟆”及“斬奸臣”等遊街主題,作為街坊鄰居過年期間茶餘飯後的娛樂。

  這樣的活動,彰顯客家常民文化之幽默感,極具客家傳統特色,透過本次活動去找回客家庶民文化之傳統精神,喚起龍潭人的集體記憶。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