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劉宏基:新丁粄節讓兩岸客家相連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02-17 00:57:16


台中市政府16日下午舉辦2016台中東勢新丁粄節活動記者會,邀請兩岸三地客家人同歡。(中評社 林谷隆攝)
  中評社台中2月17日電(記者 林谷隆)台中山城客家人,不同於一般中華民族吃湯圓慶元宵,而是舉辦“新丁粄”來慶祝元宵佳節。台中市“客委會主委”劉宏基接受中評社訪問表示,台灣客家大埔腔的鄉親祖籍都是從廣東大埔縣來台,但是來台面對環境的挑戰,則慢慢演變出新丁粄節活動,向上天祈求多子多孫多福氣,現在連廣東大埔來台交流都想將這個活動帶回中國大陸舉辦。

  劉宏基,曾任台中縣石岡鄉第十四、十五屆鄉長,是石岡在地的客家人,也是土牛客家文化館劉家伙房的後代(客家大埔腔來台第一家),對於大埔客文化著墨甚深。

  劉宏基表示,台灣的客家族群一般都是海陸及四縣腔,有非常特出的一群是講“大埔腔”,源頭就是劉家祖先在康熙五十年(1711年)從廣東大埔縣先人跨海遷移到台中石岡土牛村,在開支散葉到東勢、新社、和平等台中山城地區。

  劉宏基說,在他擔任台中縣石岡鄉長的期間,常與祖籍廣東大埔鄉親交流,發向大陸客家人沒有新丁粄節,所以估算這是清朝中葉後,因為在台開墾不易,常有閩客衝突或是原住民交戰的外界挑戰,對於人口相當重視,才慢慢演變成“新丁粄”活動。

  劉宏基介紹,“粄”乃是客家人稱糯米做成糕點的名稱,而“新丁粄”則是慶祝家中“添新丁”,不論生女嬰或男嬰時,製作米粄向神明還願的供品。今年為配合政府鼓勵生育及推動兩性平權政策,特別製作超大“龜粄”與“桃粄”來彰顯“男丁”、“女丁”兩性平權意涵。

  劉宏基提到,新丁粄節在台中東勢客家莊已經有超過百年歷史,從過去家庭慶祝添丁(生小孩)到村莊、廟宇,後來更演變成台中山城獨有的節慶活動,現在則由台中市政府來擴大辦理。

  劉宏基說,許多來訪的大陸同鄉都認為新丁粄節十分有意義,都來請教要怎麼辦理,為讓“2016台中東勢新丁粄節”活動更加精緻化與普及化,這次特別以“找回原味,延續傳統記憶”為主軸,邀請大埔縣廣東漢樂協會、香港大埔縣旅港同鄉會等兩岸三地的客家鄉親到東勢共襄盛舉,讓“新丁粄”走出東勢客庄、走向兩岸甚至邁入國際。

  劉宏基強調,希望未來兩岸的客家同胞可以一同吃新丁粄慶元宵,過一個屬於兩岸客家的大節日。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