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承鐸副教授曾於2016年在法國波爾多商學院講課(林承鐸提供) |
中評社北京3月3日電(記者 束沐)日前國務院台辦、國家發展改革委經商中央組織部等29個部門發布實施《關於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共出台31條具體惠台措施。廣大台灣同胞與台資企業如何看待這樣一份政策“大禮包”?目前在大陸任教的中國人民大學國際學院(蘇州校區)金融風險管理學科副教授林承鐸接受中評社記者採訪。他表示,這份“大禮包”不僅落實了“兩岸一家親”理念,還為在大陸求學的台灣學生鋪平了一條康莊大道。
“這個文件除了體現出善意以外,也是兩岸老百姓雙贏的推手,真正落實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十九大報告中所提到的‘兩岸一家親’理念。”林承鐸告訴中評社記者,“兩岸一家親”就是不分彼此,大家相親相愛,既然不分彼此,那麼過去兩岸百姓之間基於歷史原因所存在的區別就應當考慮消除或者“趨同化”管理。所以他認為,縱觀這份文件集合了台灣企業、居民在大陸地區創業、就業、發展的方方面面所需要的關鍵點。
林承鐸在2002年就在大陸完成本科學業,隨後曾赴美攻讀研究生,也曾在大陸半工半讀,2010年在中國人民大學獲得教職。作為一位曾經的“在陸台生”與現在的“在陸台籍教師”,他對新一批惠台政策中涉及教育、科研領域的開放措施與同等待遇“很有感”。他回憶說,之前曾想過申報“千人計劃”或“萬人計劃”等項目,因為人才項目能夠提供除了工作以外的更佳平台,對於一位身在大陸任職的台籍教師來看,是一項富有新引力的激勵機制。
“但過去礙於身份問題,在很多情況下,用人單位可能並非很確定台胞身份是否能夠申請,所以在不浪費申報名額的情況下,同等條件下可能優先考慮本地申請者。”林承鐸指出,本次的31條惠台措施就明確了人才項目以及評獎項目可以推薦台灣人才申報。“這實際上就是給正在祖國大陸工作或者即將赴祖國大陸工作的台灣青年一個很好的定心丸:只要努力工作,人才項目與評獎都可以囊括名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