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胡逢瑛:美指俄羅斯將入侵烏克蘭是挑釁說法
http://www.CRNTT.com   2022-02-15 00:27:17


 
  她說,前蘇聯在東歐的駐軍,是作為二戰戰勝國家在聯合國安理會下的權力,是慘勝得來的。不要忘記德國納粹是侵略國,蘇聯是被侵略國,二戰死傷2600 萬人(比台灣人口還多)才獲得的聯合國安全理事會的權力。冷戰時期,蘇聯要負責東歐重建,支援東歐的電力、能源和社會,這是很大的財政負擔。

  胡逢瑛認為,美國的遏制政策,是美國駐蘇聯前大使凱南的長電報建議,因為英國首相邱吉爾發表鐵幕演講,這同時催生了美英兩國建構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的共同願望,這樣才有蘇聯組織華沙公約組織抗衡北約的冷戰結構形成。

  她表示,此時的美俄關係,必須簽署新的軍控法案,因為特朗普退出《中短程核武條約》,美國可以在沒有安全聯盟的狀態下,在任何敵對國家邊界周邊進行攻擊型武器的部署,包括東歐、朝鮮半島和印太地區,特朗普的動作是增加美國在區域安全上扮演唯一的決定者,卻導致區域都陷入戰爭邊緣的僵局。

  胡逢瑛分析,美國退出中短程核武條約,意味不管有沒有加入美國的軍事聯盟,都可以部署進攻性武器。這樣一來,美國沒有聯盟的出兵責任和財政負擔,還多了安全合作夥伴與軍售市場,加速了歐洲安全裂解,歐洲國家全部被綁在邁向戰爭的列車上,地緣政治的利益邊界反而更仰賴強權領導人的意志而非規範,這催生制定新的法律安全約束的談判變得迫切和現實。

  她認為,拜登上任之後,遏制中俄政策不變,但是要考慮盟友的擔憂,也要避免直接對決的戰爭,除了延續特朗普與俄方的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但這條約只規範核武數量、載具和導彈數量,沒有規範中短程導彈部署與核武部署在他國邊界上。這讓美國得到部署彈道防禦系統和核武設施的運作空間,其實是違反核不擴散原則。一旦美國陷入遏制戰略不能自拔,中俄周邊國家都會是美國遏制政策的拉攏對象。俄羅斯希望透過全球合作與多極體系,改變美國單極主義下的軍事行動。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