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沈發惠:民進黨兩岸政策 謝長廷不會缺席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5-02 00:40:15  


 
  沈發惠說,民進黨內大家的“中國政策”都還蠻明確,面對謝長廷的缺席,只能說,謝長廷提出一些跟過去民進黨共識比較不一樣的主張。這些主張的轉變,在黨內引起一些討論,雖然謝長廷個人沒有參加這個委員會,但他相信,未來謝長廷的想法、意見,還是會在這個平台進行討論。

  沈發惠表示,的確在民進黨內有許多智庫、學者,集思廣益,能夠對“中國政策”在民進黨的基本立場之上,做一個新的發展。蔡英文前幕僚、新竹清華大學副教授姚人多也是這樣的主張之一,譬如“以建交代替建國”,都是一種思考,所有的嘗試和新的說法,都是正面的,在既有立場和共識之上去發展。

  沈發惠注意到,馬英九4月29日在辜汪會談二十週年茶會上,提到不會推動“兩個中國”、“一中一台”、“台灣獨立”,和馬一向主張的“不統不獨不武”不一樣。他認為,不知道馬英九是清楚還是不清楚,很多兩岸關係的言詞或用語,不單是邏輯的問題,用詞的不同,即使在相同的邏輯之下,用詞不同,也有不同的政治意義。

  沈發惠表示,馬英九的新說法,也許自己會解釋成不違反“不統不獨不武”舊說,但事實上,同樣的邏輯,用不同的語言表達,就是一種政治表述,在兩岸互動之中,就會被格外重視、解讀,兩岸關係的特殊性,甚至是比一般外交關係更加敏感。

  也就是說,文字本身的意義,有時會超越本身的邏輯,就是像究竟是“反對”還是“不支持”,就會不一樣,雖然說“不推動”,馬英九可以解釋這跟他過去的邏輯是一致的,但是當進一步做出某種負面表述,“不推動這個、不推動那個”的時候,他認為,就是會有新的政治意涵出現,值得玩味和後續觀察。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