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李鴻忠與余光中 滿江紅頌屈原爭輝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5-31 00:45:13  


李鴻忠(左)握手表達對余光中的敬意。(中評社 李文輝攝)
  中評社彰化5月31日電(記者 李文輝)30日在彰化市彰泰中學舉辦的“詩歌的太陽”詩會上,詩人余光中的《頌屈原》、和湖北省委書記李鴻忠《滿江紅 秭歸》、《母親的縫連》,前後呼應,為紀念愛國屈原,促進兩岸交流,留下了光輝的韻腳。

  余光中以台灣桂冠詩人姿態率先登台,朗誦前感性表示,這是第八首為屈原所作的詩,以後可能也不會再寫了,他朗誦:“王冠不銹 能傳後幾代呢 桂冠不凋卻飄香到現在 秦王的兵車千輪揚塵 何以一去竟不返 楚臣的龍舟 萬槳揚波 卻年年回到江南 回到嶺南,回到海南 更回到,今日,海峽此岸。”
 
  壓軸是李鴻忠,先是不看稿朗誦他在2006年於廣東服務期間,到了湖北秭歸三峽大壩工程時,有感而發,填了一首《滿江紅 秭歸》,接著又說,因深受余光中《鄉愁四韻》感染,他覺得,鄉愁是寫給母親的,從小離開母親,在外地工作,幾千里外,因此依母親的思愁寫了這首《母親的縫連》。

  《滿江紅 秭歸》內容如下:“江出西陵,稍歇息,一片大湖。愉神女,漣梳晨鬢,鏡妝晚束。金桔枝頭桔頌,香溪溢滿凝脂露。憐昭君,羌笛塞外訴,慟家母。

  屈原歌,宋玉賦。陸遜猛,劉備哭。數千古情仇,濤聲咽嗚。三峽高壩說新事,桃花低枝畫舊圖。若寫盡,風流英雄譜,大江枯。”

  《母親的縫連》內容為:“小時候,衣服沒有替換,破了要馬上補好,再穿 白天,揀煤核扒樹皮 在征衣上掛的花,和淘氣留給衣褲的紀念 都變成了 母親夜半的縫連。黑線穿梭白線 燈花邀來月光 母親把破洞 縫連成圖案 把窮酸繡出美感。那圖案,是衣褲的 年輪和資格 是母親心的印痕 是日夜的紋路 是窮人家孩子身上的 一道風景線。日子要靠母親縫連 窮人的家計,缺甜少鹹 多缺少圓,永遠不全 災難急險,風去雨來 接連不斷 母親用手上的老繭 用血和汗去縫連。家裡的空氣 也要靠母親縫連 父親臉上掛著陰沈 母親把慈愛和歡樂 揣在懷裡 母親的身影和眼神 是家庭和諧的針和線。離愁更靠母親縫連 那一根一根心思的長線 我在這端 母親在那端 我就像風箏 飛得再高再遠 母親都牽著 心上的那根線。”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