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台北會談”,身具紅藍政治光譜的專家學者進行了坦誠交流,兩岸統合學會理事長張亞中教授從中共十八大報告中認真思考,提煉智慧,對兩岸未來的政治安排提出建設性意見和論述;海峽兩岸關係研究中心孫亞夫主任從歷史的角度,全面、客觀、辯證地闡述了兩岸認同與互信對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提出當前兩岸要進一步恪守反對“台獨”、堅持“九二共識”的共同立場,增進維護一個中國框架的共同認知,不斷夯實兩岸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基礎;台灣成功大學政治系助理教授暨兩岸統合研究中心執行長黃清賢提出台灣民主化與本土化意識發展並且在選舉中被動員,在推波助瀾下形成台灣的建構性認同,大陸的本質性認同反而被異化,甚至出現反認同的現象,等等。其他紅藍學者也就當前兩岸認同與互信問題提出了具相當深度的意見和觀點,對未來兩岸增進共識提出很多具有前瞻性、建設性的意見。有些意見和建議對於兩岸當局還具有政策參考的作用,難能可貴。同時,紅藍學者的互動交流對國共兩黨深化黨際交流也起到促進作用,有助於兩黨在未來兩岸關係發展中良性互動,攜手合作,共克時難,開拓進取。
至於紅藍與綠的對話交流,更顯得意義非凡。應當說,紅藍雙方的思想觀點總體上比較接近,而紅與綠的觀點卻有著天壤之別。“台北會談”民進黨首次派出重量級人物參與,民進黨政策會執行長吳釗燮、前“陸委會主委”陳明通、智庫副執行長游盈隆,中執委洪智坤、張百達等出席,與大陸學者同台與會,零距離接觸,面對面交流,這在以往是從來沒有過的。
從黨際交往來看,目前共產黨與民進黨還沒有實現黨對黨交流,其關鍵一點就是兩黨沒有共同的政治基礎。共產黨始終堅持一個中國原則,致力於在兩岸和平發展中不斷推進祖國統一進程。而民進黨始終抱著“台灣前途決議文”不放,以兩岸“一邊一國”作為黨綱。陳水扁主政台灣時堅持“激進台獨”,造成兩岸關係緊張倒退;蔡英文任民進黨主席奉行“柔性台獨”,同樣不得人心,最終導致民進黨今年“大選”失敗;而蘇貞昌於5月當選民進黨主席以來,其兩岸政策更顯保守,民進黨兩岸政策轉型淪為黨內政治鬥爭的工具,就連新近成立的“中國事務委員會”也僅僅是民進黨內部溝通的平台,不具備從根本上調整民進黨兩岸政策的協調功能。因此,民進黨不但在兩岸政策論述上缺乏完整論述,而且在兩岸政策轉型方面仍然困難重重,裹足不前,在兩岸政策上與大陸方面更是有相當大的差距,民進黨如果不能及時轉型,就會有被歷史拋棄的危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