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旺報:陸資是活水 不是木馬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2-21 08:00:51  


馬英九日前出席“2013大陸台商春節聯誼活動”時揭櫫兩岸政策5大著力方向,第一個就是擴大陸資來台。(資料圖片)
  中評社台北2月21日電/大陸的經濟實力今非昔比,過去是世界工廠,現在全球知名品牌都盯著中國市場,未來中國更是世界各國都要搶的重要投資者。台灣已經錯過大陸經濟快速崛起的機會,如果不盡快走出“中國是‘病毒’、陸資來台會‘木馬屠城’”的迷思,將很有可能再次錯過利用“中國投資”,讓台灣經濟再次騰躍的大好良機。 

  旺報今天發表社評說,台灣是淺碟型經濟,仰賴能源進口與製造輸出,台灣過去有“亞洲四小龍”的美名,很大程度上就是得益於中東的廉價石油進口與對美日歐三大經濟體的出口貿易。21世紀的第一個10年,大陸經濟呈現“三級跳”的飛速成長,全球經貿結構逐漸改變,台灣卻在患了“恐中症”的綠營執政下,錯失發展機遇。如果台灣當時也“傍上”大陸崛起機遇,相信今日不至深陷經濟成長停滯的困境。 

  2008年大選,綠營依舊大肆汙名化“中國”,抨擊藍營的兩岸共同市場政見,聲稱台灣如果與大陸結合成共同市場,結果會是“產品來我們倒,男的來我們失業,女的來我們沒老公”,其後綠營還編了段順口溜“查甫找無工、查某找無尪、囝仔得去黑龍江”,“中國”一詞宛如病毒,人人避之唯恐不及。然而事實證明,這幾年正是大陸從世界工廠轉型世界市場的關鍵時間點,抓住大陸內需市場的成功台商案例,所在多有。 

  看見趨勢,及時布局,就能搶占先機。中國大陸經濟的“現在進行式”,則是對外投資。今年1月甫在台灣出版的《當中國買下全世界》一書,作者為美國哈佛大學甘迺迪政府學院碩士、英國牛津大學經濟學博士丹碧莎.莫尤,指出了中國現在乃至未來發展的經濟動向──投資全球。馬英九日前出席“2013大陸台商春節聯誼活動”時揭櫫兩岸政策5大著力方向,第一個就是擴大陸資來台,即是看到了大陸經濟的脈動。然而,最近以來,獨派媒體已經不止一次地聲稱中資來台是“木馬屠城”,甚至連帶在大陸打拚的台商,也被汙名化為“一匹匹特洛伊戰爭的木馬”。 

  中資來台,就是“木馬屠城”,就會併吞台灣嗎?仔細分辨,這只是獨派人士再次利用台灣社會“恐中症”的恐嚇言詞罷了。首先,陸資來台可以放到中國大陸對海外投資的大背景之下來看。中國大陸從世界工廠的角色中逐漸轉型,過去中國以吸引外來直接投資而著稱,但越來越多的投資正在向反方向流出。中國外匯儲備保持較快增長速度,企業國際化進程可成為緩解高匯儲壓力的宣洩口,中國企業或說中國資金走出去是大勢所趨,並非單單針對台灣。2012年中國對外投資已接近800億美元﹐而來台的陸資僅佔0.5﹪,實在微不足道。 

  其次,本質上中資如同美資、日資或其他外商資金,進入台灣不但幫助台灣經濟成長,也可以增加就業機會,對台灣只有好處。對於中國私人企業的投資,國際上相當歡迎,很多地區“急需”中國投資。即使是美國,在採取措施阻擋中國帶有政治目的的投資之餘,也希望不會嚇跑那些單純尋找良好投資機會的中國投資者。 

  兩岸關係特殊,台灣經濟安全的確需要考慮,資訊與智財權也需要適當保護,只是範圍應當明確界定,非關安全部分應對陸資開放,不能因噎廢食;部分陸企,尤其是公營企業規模過大,如有壟斷疑慮,可適用台灣反壟斷法規範,無須過憂。 

  陸資來台不會木馬屠城,陸資是活水。台灣經濟成長牛步,亟需投資帶動經濟成長,若能大量引進“中資”,當是及時雨。從全球各項排名來看,台灣體質其實還不錯,卻因投資不足而缺少亮眼的表現,相信擴大開放陸資引入競爭,讓同文同種的兩岸相互激盪,一定能夠提升台灣廠商競爭力,再創台灣經濟輝煌。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