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兩岸文化交流論壇剛剛登場,新聞即刻上網,秀在會場的螢幕上,與會者讚嘆。(中評社 周敏煌攝) |
郭林勇觀察,自己在大陸某些地方,都還能夠看到中國國民黨的黨徽,而且都還保留的很完整,他認為這是很了不起的事情;反觀國民黨在台灣,卻把把過去的歷史抹滅了。郭總結,兩岸很多東西其實是貼近的,台灣未來那個政黨執政沒人知道,但是都應該要去面對、去接觸。越瞭解、越接觸,兩岸的水準就會越走越近。
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系教授陳淑華表示,文化的含意非常深廣,但只要開放就會有互動。關於藝術層面與交流內容,以現況而言,目前當代的世界的藝術仍以歐美文化為主。過去兩岸在文化上分流,台灣多轉向歐美,學習現代的藝術思潮與表現方式。台灣在這方面的表現可作為大陸未來的參考。她也希望透過中評社來介紹兩岸這些優秀的當代藝術家,把經驗轉化為學習的參考。
陳淑華表示,自己遊歷歐美日持續與海外藝文工作者交流保持,隨中國崛起,她感受到歐美藝術人士越來越熱衷收藏中國的藝術作品,不論在文化或藝術思想,對岸仍保有比台灣更豐富的資產。當然台灣未來也可以思考,如何保存台灣的藝術成就與文化。
高雄市立美術館館長謝佩霓分享,自己從事藝術文化與策展經驗超過25年,家族連續4代都參與過台灣藝文與弱勢照顧的工作,自己累積了家族3代的藝術文化資本。她感謝過去家族的庇蔭與教養,讓自己能夠站在台灣這塊土地上吸收台灣的養分並深化台灣的精神,來瞭解這塊土地所帶給她的涵養。
她認為,台灣精神就是聚在一起共度難關!甚至她在出外深造後,體驗學習到“用一種互補的角色去找到適切的角色”。她也認為兩岸在面對實際的文化策略面與與戰略位置上,應該在繼承世代、累積遺產!而非消耗!為未來創造下一世代的高度,否則將愧對祖先。最後謝認為,過去大家都太計較“政治名詞”,兩岸應該要從文化最先開始交流,因為文化才是最沒有抵抗力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