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最大限度降低伊朗取得核突破的可能才是可行且正確的目標。對此,內塔尼亞胡固然不會苟同,但前以色列情報及國防高級官員們卻會。他們都很清楚,對伊實施空襲的話,最多只會拖慢伊朗推行核計劃的進度,甚至可能逼其直接研發核彈,更不用說對它國安全造成的其它危害和影響。
的確,最近一次內瓦會議上提出的中期方案還太薄弱,法國提出反對也屬正常。最好的結局還是和伊朗達成全面和解方案,包括令其停止生產純度超過5%的濃縮鈾、轉換或輸出純度達到20%的濃縮鈾、同意將所有乏燃料從阿拉克重水反應堆轉移至國外加工、封存富餘設備,及為國際監察機構全面開放綠燈等。要想取消對其制裁,伊朗就必須答應以上所有條件。
雖然難度不小,但這並非全無可能。如果行動最後失敗,也將明顯是伊朗的不妥協所致。如果,美國最後因對無理條件的固執堅持而被中國、德國、印度、俄羅斯和其它相關國家怪罪,國際社會對伊實施制裁的共識也會開始瓦解,這將把奧巴馬推向一個避之而唯恐不及的選擇:在伊朗積蓄核實力或發動戰爭時無所作為。
美國是應該聽聽盟友們的意見,但“盡信盟友不如無盟友”,美國還是要有自己的原則。即便美國最終因為伊朗問題而讓盟友失望,也不會承受任何長久的損害。
維護地區穩定,保證全球原油供應是美國在中東的基本利益,而保證以色列和沙特的國家安全與之並不相悖,與伊朗達成正確協議亦是同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