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港學者:終院大門開 港府將欠巨資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3-12-29 10:01:26


  中評社香港12月29日電/終院裁決綜援七年限違憲,惹來社會巨大反響。香港科技大學經濟學系教授雷鼎鳴撰文表示,終院裁決或被部份人士鑽空子,及令香港福利陷入惡性循環。全文如下:

  上周五我在本欄指出過,終院以為對來港一年以上的新移民發放綜援影響輕微,是一種誤判,反映香港不少法律界人士沒有受過經濟學訓練,對香港政府未來的財政處境茫然無知。這個結論,尚需一些補充。

  在2004年以前,頗有些香港的男性到內地娶妻生子,再通過家庭團聚的限額將妻子與子女弄到香港。這類女性過去似乎頗多來自珠三角農村,但隨著中國經濟增長,及鄰近香港的地區資訊發達,香港的吸引力日減,近年來的,教育水準及本來的收入日漸上升。不過,我們不可忽視另一因素,有部分(當然不是全部)港男,回內地娶妻時,本身正是在貫徹一種“商業模式”(business model),把妻子娶回來後再多生一、兩個小孩,目的似乎正是要領取最大限額的綜援,並把此等收入掌控在自己手中,至於新來的家人生活費用是否足夠,不見得是最重要的考慮。2004年以後,要來港七年的新移民才可領得綜援,基本上使到上述模式難以有效運作,所以我相信要如此做的港男人數一定大減。但現在來港一年便又可領得綜援,此等模式又再敗部復活,某些港男可能又會到某些不熟悉港情的偏遠地區重施故伎了。他們人數有多少,難以預測,但法官認為每年政府為此會多花七億元,恐怕是自欺欺人了。
 
  或如歐美陷入派福利惡性循環
 
  經濟學相信誘因會改變人的行為,若誘因因制度變化而改變,人的行為也會隨著調整,莊豐源案所引起的後果也印證此點。香港法庭似未從過去的錯失汲取教訓。
 
  不過,更大問題仍是法庭對港府的未來財政狀況完全無知。倘香港進入欠債期,尤其巨額欠債期,那基本法所要求的量入為出及低稅制,必定造成一種局面:多派錢吸引更多希望領取綜援的人來港,便等同政府其他開支一定要減少,這對納稅人而言,怎可能符合公義?
 
  那麼,香港會否如日本或歐美等國家般,快將敗掉所有儲備,並且欠上巨債?以過去十多年香港公共開支的軌跡及將來必然出現人口老化的情況看來,這是極難避免的事實。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