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這樣的設想在目前看來還沒有多少實現的可能性,但是,如果普京為結束烏東衝突而提出的七點和平方案最終被證是真心誠意的努力的話,北約若能實現這樣的靈活性,也何嘗不可。
北約領導人既需要這樣的靈活性,也需要在此之外更進一步,明確向俄羅斯表態,表明對方已經違背其在冷戰之後所作出的安全承諾,包括其在1994年向烏克蘭保證不會動用武力威脅後者的領土完整,以換取對方放棄核武器,以及在1997年與北約簽訂《俄羅斯和北約相互關係、合作與安全基本文件》時,承諾“雙方有義務在國際關係中不使用武力和用武力相威脅,尊重各國主權、獨立和領土完整”。
而在這份文件中,北約也作出不在東歐成員國建立永久軍事基地的承諾,但是,延續這一承諾的前提條件是“當前與可預知的安全環境”。而就當前而言,俄羅斯吞併克里米亞及派兵烏東地區的舉動已經深刻改變了地區安全環境,與1997年相比,其變化之大更是不言而喻。對此,北約也應鄭重其辭,明示普京,除非他改變方針,否則地區永久軍事基地的建立將無可避免。
而對北約來說,各成員國也必須為此投入更大的財力:2013年,在28個成員國中僅有四國兌現將國內生產總值的2%用於防務的承諾。為防助長普京的進犯意圖,各國還需停止向俄羅斯銷售武器裝備,在這一點上,法國已在4日作出重要決定,暫緩向俄羅斯交付兩艘西北風(Mistral)級直升機航空母艦。
讓北約應運而生的冷戰時期已經過去四分之一個世紀了,與之相比,自普京開始進犯周邊國家而開始的新型戰爭則更模糊與混亂,少了嚴苛而明晰的鐵幕分界。奧巴馬3日到訪愛沙尼亞首都塔林時曾向該國保證,北約仍然是“世界上最強大的軍事聯盟”,而這句話也將在未來的數月或數年時間裡得到考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