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衛芷言:兩岸協議難落實並非全因逢中必反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11-05 01:00:51


高雄市高苑科技大學博士衛芷言(中評社 鄧冠英攝)
  中評社澳門11月5日電(記者 鄧冠英)高雄市高苑科技大學博士衛芷言出席第五屆兩岸關係澳門論壇時發言指出,兩岸協議相關法律制度落實困難,並非5示全都是“逢中必反”,台灣對陸交流進入擴大交流階段,引發社會相對力量的反撲,兩岸關係的演進與變化,宜採制度面與現實面交互並進。她還指出,大陸在兩岸交流事務中有更多的靈活的政策工具,若能詳盡審慎的體察時勢,選擇適當的政策工具,可給予兩岸關係及交流更好發展機運。

  衛芷言認為,兩岸協議相關法律制度落實困難,並非表示全都是“逢中必反”,台灣社會長期以來一直所詬病的是,有許多現實上為台灣社會所需要,符合公平正義,因應時勢變化且需要立即創立以解決問題的法律案,在台灣卻因為種種原因持續無法在“立法院”完成,並非僅針對兩岸,可見兩岸協議與交流制度的變化因應,並非是反映單純的逢中必反態勢。

  衛芷言還認為,台灣對陸交流進入擴大交流階段,引發社會相對力量的反撲,台灣近20多年來產業、心態、文化與相應制度均流於固步自封的情況,2011年之後或兩岸經貿協議簽定之後,陸客、投資客及陸資也即將與社會全面接觸,這種局面下的“反中”或落實制度協議的困難,反射出台灣社會在全球化進程上的落後,與過往仇中反共心態的交織結果。

  衛芷言表示,兩岸關係的演進與變化,宜採制度面與現實面交互並進的方式,台灣地區現階段對於大陸人員、資金、技術的進入制度尚未鋪建完成,其實對於大陸地區以外的國家似乎也有同樣的情況,相對應的准入規則及相應制度往往受到外資的詬病,而赴陸投資的先行企業在中國或全球市場獲致充足利潤的同時,對台灣公共事務投入欠缺,並給予台灣社會相當負面的企業形象表現時,台灣社會多數意見對於大陸人員、資金、企業的進入當然不會有所期待。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