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核不擴散危機根子在美國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5-05-27 12:56:34  


  中評社記者綜合報道╱《人民日報》27日刊登題為《核時代的“囚徒困境”》文章,指“核不擴散”機制出現危機,根子在美國,走出困境的可能方式之一是轉變觀念。
    
  文章說,美國第七次《不擴散核武器條約》審議大會今天(27日)在紐約閉幕。由於與會各國分歧嚴重,會議議程本身就出現“難產”,後經各方妥協,5月11日勉強就實際議程達成共識。

  當今之世,問題一涉“核”,便成僵局。“朝核”問題是個僵局,“伊核”問題是個僵局,《不擴散核武器條約》審議大會仍免不了是個僵局。其因何在?所由何來?
    
  在博弈理論中,有一個著名的“囚徒困境”之說,似可借用這一說法來詮釋當前的核僵局。

  對一個國家而言,擁有核武器有兩個意義,其一是對本國的安全保障,其二是對他國的安全威脅。如果兩國或多國為提高本國的安全保障水平競相發展核武器,造成的結果是彼此之間所受到的安全威脅水平大為提高,實際上是降低了集體(包括各國自身)的安全保障水平。

  核問題涉及國家安全和世界安全兩個層面,在這個問題上,各國的地位不同,利益取向不同,又是死生存亡所系的“國之大事”,讓步和妥協的余地比較小,於是出現了這種不能不談,又總談不攏的僵持局面和安全困境。在某種意義上,當今世界上所有的國家都是“核人質”,都陷入了博弈理論中的“囚徒困境”。

  走出困境的可能方式之一是實行觀念轉變,即“國家安全”的觀念更多讓渡給“集體安全”和“全球安全”的觀念。但這也是一件知易行難的事。要做到這一點,有核國家,特別是核大國必須帶頭,現在的問題是,美國這個世界上最大的核國家不肯帶這個頭。

  《人民日報》文章說,美國前總統卡特5月2日著文指出,“核不擴散”機制出現危機,美國難辭其咎。卡特的說法是很公道的,請看事實:

  一、根據1995年和2000年審議大會的有關協議,核裁軍和核不擴散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即有核國家承諾減少并最終解除核武裝,無核國家承諾不尋求核武器。但美俄均未踐諾(俄近日宣布要大減核彈頭)。且美國不僅保留了裁下來的核彈頭,而且還要發展低當量核武,降低核武器使用的門檻。
  二、美國斷然拒絕了廣大無核國家的建議,不承諾不向無核國家使用核武器。

  三、美國拒絕了中東無核化的建議,與其在“朝核”、“伊核”問題的立場相比,顯然實行著雙重標準。

  問題的根子是美國帶了一個壞頭。近年來,美國追求自身絕對安全的慾望大為膨脹,通過武力當“世界領導”的慾望大為膨脹,搞得世界很不安寧,自己也處在惶惶不可終日的各種“威脅”陰影之中。  

CNML格式】 【 】 【打 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