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嚴安林:讓台灣青年有做中國人的光榮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04-29 11:08:52


 
  4、開啟兩岸民間政治對話。2013年10月11—12日在上海召開首屆兩岸和平論壇,兩岸智庫學者共同面對兩岸關係中的政治難題,對於兩岸之間的政治分歧進行積極、有益的探討,達成了有10點“共同認知”的《會議紀要》,也羅列了有待解決的7點“分歧”。

  5、開展兩岸事務主管部門之間的政策對話。2014年2月11日,時任台灣“陸委會”主委王郁琦登陸訪問南京,並與國台辦主任張志軍進行首度“張王會”,就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中的若干議題進行政策對話;2014年5月25日國台辦主任張志軍訪問台灣,並與王郁琦進行二度“張王會”。張志軍訪台是國台辦主任首次正式訪台走訪基層,有效落實“三中一青”政策。
6、建立單一聯繫窗口與互訪機制。通過王郁琦登陸與國台辦主任張志軍訪台,國台辦與“陸委會”建立了常態化聯繫溝通機制與兩岸事務主管部門人員之間的互訪機制。

  二、兩岸政治關係取得進展的主要經驗

  1、建立、維護、鞏固與夯實兩岸執政當局之間的共同政治基礎是推動兩岸政治關係取得進展的政治保證。2008年5月以來的兩岸關係之所以能夠走向和平發展軌道,開創於2005年國共政黨交流的開啟,奠基於國共雙方確立堅持“九二共識”、反對“台獨”的共同政治基礎。2008年5月以來的兩岸關係發展歷程也證明,只要國共雙方與兩岸執政當局堅持了共同的政治基礎,兩岸關係發展就順利,兩岸政治關係也能平順發展。

  2、鞏固與深化兩岸政治互信是推動兩岸政治關係取得進展的重要基礎。無論是兩岸執政黨——中國共產黨與中國國民黨,還是兩岸執政當局之間的政治互信是兩岸關係發展與兩岸政治關係取得進展的重要推動力。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歷程同樣已經證明,只有鞏固與深化兩岸政治互信,兩岸政治關係才能健康發展。

  3、開展政治對話是推動兩岸政治關係的“必修課”。對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進行制度化建設,使之成為不可逆轉的趨勢,既符合世界和平與發展的潮流,又與兩岸民眾的政治、安全與經濟利益密切相關。兩岸關係制度化建設,既包括兩岸經濟層面內容,也包括兩岸文化、社會領域的合作,更應包括兩岸在政治、軍事層面的要素。ECFA的簽署與實施構建了兩岸和平發展的經濟框架,但顯然,只有經濟框架不足以穩定台海局勢,因此,推動構建兩岸和平發展的文化框架、社會框架尤其是政治框架已經是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時代需求與實際需要,符合兩岸民眾求和平、求穩定、求發展、求合作的主流民意,也是時代賦予兩岸執政當局的歷史使命。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