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新西行漫記”訪問延大 學習延安精神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08-19 00:33:22


“新西行漫記”全體成員與延大學子相互交流
  中評社延安8月19日電(記者 秦正陽)“為挽救祖國危亡,為爭取民族解放,延大的英雄兒女貢獻了革命的青春和力量,前進呀前進,革命的熔爐,永放光芒。”一首延安大學校歌唱出了延安大學與中國共產黨的革命與抗日的關係。8月18日上午,在參觀完革命聖地的標誌寶塔山後,“新西行漫記”的全體成員來到延安大學參觀校史館,並與師生代表進行交流。

  延安大學最早可追述到於1937年成立的陝北公學,1941年,中共中央政治局決定將陝北公學、中國女子大學、澤東青年幹部學校合併成立延安大學,吳玉章任校長。1943年至1944年,延安魯迅藝術文學院、自然科學院、民族學院、新文字幹部學校和行政學院相繼並入。1949年5月,中共西北局發出指示將延安大學、西北人民藝術學校、西北財經學校合併成立西北人民革命大學。延安大學陸續遷入西安。1958年7月,陝西省人民政府決定恢復重建延安大學。是毛澤東同志親自命名、中國共產黨創辦的第一所綜合性大學。校訓為“立身為公,學以致用。”   

  延安大學的歷史與中國共產黨的抗戰歷史緊密相連,延安時期全國各地乃至海外華人華僑中的進步青年都紛紛趕赴延安參加革命工作,並在此學習生活。著名華僑陳嘉庚在訪問延安時候就曾參觀了延安大學的前身,如延安女子大學。並曾在魯藝、陝北公學、抗大、中央黨校、馬列學院、政法學院、青幹校等學校中見到不少華僑青年。

  在延安大學參觀的過程中,延安大學高尚斌教授、黨委副書記田伏虎以及延安大學的10餘名同學也來到現場與“新西行漫記”的全體成員們交流互動,作為黨史專家的高尚斌教授向同學們詳細講述了延安精神,並向同學們指出中國共產黨之所以能夠取得政權,並在執政過程沖克服萬難,取得今日的成就,靠的就是延安精神。

  此次“新西行漫記”以“重走斯諾道路,感悟民族精神”為主題,來自兩岸四地的百餘名傳媒院系的大學生們將沿著80年前美國記者埃德加•斯諾的足跡,在重溫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歷史的同時,了解當下中國的最新發展變化。此次“新西行漫記” 由北京大學國家戰略傳播研究院攜手北京大學愛基金、甘肅省鄉村教師培訓志願者聯合會,以及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傳媒大學、中華女子學院、西北師範大學、香港浸會大學、澳門大學、台灣輔仁大學、台灣交通大學、台灣世新大學等兩岸四地共十一所高校共同舉辦。中評社記者將隨團全程採訪。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