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中評鏡頭:兩岸四地學子參觀延安革命紀念館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08-19 00:34:08


“新西行漫記”全體成員于8月18日下午參觀了延安革命紀念館(中評社 秦正陽攝)
  中評社香港8月19日電(記者 秦正陽)8月18日下午,“新西行漫記”全體成員來到延河東岸的延安革命紀念館參觀。館藏文物有3.5萬多件,歷史照片5500多張,圖書資料1.2萬餘册。其中,一、二級文物有1700餘件,延安時期出版發行的報刊雜誌100餘種。兩岸四地的同學們在這裡通過一張張圖片、一件件文物及文字介紹了解了延安時期中國共產黨在延安的光輝歷史。來自台灣的一位老師對中評社記者說,再來到延安後才慢慢理解到為什麼在大陸很多人那麼喜歡這段歷史,能夠感受到這段歷史所擁有的巨大魅力。

  此次“新西行漫記”以“重走斯諾道路,感悟民族精神”為主題,來自兩岸四地的百餘名傳媒院系的大學生們將沿著80年前美國記者埃德加•斯諾的足跡,在重溫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歷史的同時,了解當下中國的最新發展變化。此次“新西行漫記” 由北京大學國家戰略傳播研究院攜手北京大學愛基金、甘肅省鄉村教師培訓志願者聯合會,以及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傳媒大學、中華女子學院、西北師範大學、香港浸會大學、澳門大學、台灣輔仁大學、台灣交通大學、台灣世新大學等兩岸四地共十一所高校共同舉辦。參觀延安革命紀念館是此行在延安的重要內容之一。

  延安革命紀念館始建於1950年1月,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最早建立的革命紀念館之一。1954年遷往楊家嶺原中共中央機關舊址,定名為“延安博物館”。1955年遷至城內鳳凰山麓革命舊址院內,改名為“延安革命紀念館”,1973年6月遷往王家坪現址。展館正門上方懸掛著紅色匾牌,上有郭沫若1971年來延參觀時題寫的館名。紀念館前的廣場上有高達5米的毛澤東銅像,與一般高舉右手身著中山裝或大衣的毛澤東像不同,此處的毛澤東像展現的是延安時期毛澤東的中年形象,雙手叉腰目視東南,仿佛正在站楊家嶺上思考中華民族未來。毛澤東銅像高5米,底座高3.15米,總高為8.15米,底座上鐫刻著江澤民題寫的“毛澤東在延安”六個金色大字。銅像由著名雕塑師程允賢設計,於1997年1月13日,在中共中央、毛澤東進駐延安60周年紀念日落成揭幕。兩岸四地的師生們也紛紛在此合影留念。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