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黨主席郁慕明中國人民大學演講(全文)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5-07-12 09:55:25  


  12日上午9時左右,新黨主席郁慕明在中國人民大學逸夫會議中心發表演講,以下是演講全文。

  紀校長、陳主任、程書記、各位長官、各位朋友,各位同學、各位老師大家早安!剛才在用詞方面或許和紀校長的稱呼有些微不同,但是都是中國人所說的話,都是中國人所用的文字。  

  這麼多年來到中國大陸,每次在聚會開場主持人、主人都開場說“尊敬的”,在台灣我們非常習慣於開場用“親愛的”。無論是“尊敬”,無論是“親愛的”,我們都是“一家人”。 

  在來之前,說要來中國人民大學演講誠惶誠恐,因為面對著在座的各位師長,各位法律系、新聞系為主的同學,我這個畢業於醫學院,留在醫學院任教的,我的本行和各位不太一樣,我的本行用最通俗的話“我是專門把人切成一塊一塊的解剖學的老師”。 

  當時我要來這裡演講,我很緊張,請了一些朋友大家一起商量,我們原來準備演講的內容和題目是“21世紀中國人面臨的挑戰與契機”,從對日抗戰談起。  

  但是經過這七天在中國大陸的“民族之旅”,看到了黃花崗七十二烈士碧血黃花,浩氣長存。到了中山陵,新黨一直追隨孫中山先生的理念,中山先生告訴我們“和平奮鬥救中國”,告訴我們“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我們到了南京大屠殺的現場看到多少無辜的民眾在抗爭中犧牲生命。  

  我們到了大連日俄監獄,在萬眾矚目下又看到了日本人的、俄國人的戰爭是在我們的領土上犧牲我們同胞的生命和財產。  

  我們到了盧溝橋,昨天走在那一段石板上面崎嶇不平,但是我們走過一段坎坷路,我們覺得今天在中國人民大學的演講堂裡面,面對著年輕朋友,我們應該抬起頭來,過去我們的年輕人犧牲生命揚著臉走進歷史,今天我們的年輕人應該抬起頭、揚起臉寫下中華民族的歷史。 

  所以昨天在抗戰勝利紀念館的現場我有感而發,引用了陸遊、引用了李白的詩句,昨天在抗戰勝利紀念館所提到的“江聲不蓋英雄淚,曉月盧溝缺又圓。旭日中天神州照,吾輩豈是蓬蒿人”。 

  為什麼要用這句,李白這個詩句,其實它的上一句並不是很恰當,但是我們引用這句,因為從這句看到李白的自信心。  

  它的上一句是“仰天大笑出門去”,但是新黨這一次到大陸來,我們沒有那種得意的心情。我們認為此行是弘揚民族精神,就像後面的橫幅上寫的一樣“弘揚愛國主義、民族精神”。 

  我剛才說了這次所走過的地方,我們的目的是要揚眉吐氣,而不是仰天大笑,我們要“揚眉吐氣出頭天”。台灣人也是中國人,我們今天要“揚眉吐氣出頭天,吾輩豈是蓬蒿人”。

  所以各位年輕的朋友,新黨此行很多人關心,我出來有人問我說:“你這次追隨國民黨、親民黨的連戰、宋楚瑜兩位主席到大陸,你會跟誰見面”。我覺得我們要談收獲,不是談一己之收獲,也不是談一黨之收獲,我今天到中國人民大學來,我要“畫龍點睛”。 

  我何德何能,能夠有這樣的榮幸,帶著新黨的30位團員到中國大陸,鬱慕明何德何能到中國人民大學來演講。 

  我們不是追求一己之私,一黨之私,我們期盼藉由這樣的交流和溝通,尤其是激發我們中國人,激發我們的愛國主義,激發我們的民族精神,因為我們要像紅色布條上面寫的那樣:“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各位年輕朋友,我也是走過年輕,我在1990年來到大陸,我從北京到上海,我坐在飛機上看著整個錦繡河山,我當時非常感觸,我生在抗戰時期1940年,1948年我離開上海到了台北,1948年我是跟我父親到台北去經商、做生意。 

  我父親帶了最小的小孩就是我,我們兄弟姐妹17位,我有12個姐姐、4個哥哥,同父同母,一個爸爸、一個媽媽。我是排行第17,我父親從上海到台北經商,帶了最小的兒子。我在上海念到小學三年級,我到台北去念小學“三夏”。  

  可是我沒有想到的是,1948年12月24號到今天,1949年5月我就沒有辦法回家了。那是因為在那段內戰時期所造成的跟母親的分隔,這是那段時間的經歷。  

  當我1990年在中國的天空上看到祖國的錦繡河山,當時非常感觸。這麼大的一片土地,幾個月我就不能回到我自己的家。但是我們再來看看抗戰時候,八年抗戰,日本人欺負我們,侵略中國。中國人,無論是中國國民黨的國軍,無論是中國共產黨的共軍,大家團結起來全面抗戰,堅持下去,贏得最後的勝利。告訴我們的是什麼?惟有團結才帶來國家的強盛、民族的振興。  

  所以,昨天我到了盧溝橋,看了抗戰勝利紀念館,我覺得我要把我原來準備的講稿丟掉。尤其昨天有一位年輕朋友要來找我,要給我一封信,但是因為我在前面走,他沒有辦法交給我,他交給我們的團員,今天早上我來到這裡的時候,他們把這封信交給我,我打開來稍微看了一下。這封信裡面告訴我,讓我非常的感動,我覺得我必須要說一下。  

  或許你們認為,你剛才才開的信,還沒有看。我有看,但是我昨天晚上看。因為他不僅給我,還給了我們的雷倩委員,所以昨天晚上我先看到他給雷倩的這封信。我決定今天不用稿子演講,我把自己內心的感受和大家共同分享,希望我們共同團結起來,振興中華。 
  
  中華兩岸青年共生共榮,共謀台海和平,民族振興。第一句“千古中華情,中華千古魂”,我們從民族的演繹下來,我們有“千古情”。但是我們民族裡面有“千古魂”,是多少人的血、多少人的淚所凝聚出來的。  

  年輕朋友們對新黨此行的期望,希望大家能做一個堂堂正正的中國人。新黨從來就是要做一個堂堂正正的中國人。 

  在台灣,我們的黨政上面寫著:“新黨──中國人的政黨”。我們所希望做的不僅是堂堂正正的中國人,我們來自於台灣,我們要做一個快快樂樂的台灣人。我們也希望大陸的每一個地方,我們都要做一個快快樂樂的中國人,堂堂正正的中國人。  

  那裡面引用了“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各位無論是師長、無論是年輕朋友,今天給我這樣一個榮耀,讓我能夠在各位面前班門弄斧,在各位面前抒發我從1948年離開,1990年回來,看看大陸的每一步、每一寸、每一刻,都讓我們感觸很多。 

  我來這裡,和新黨的朋友一起來,真的很多人關心,你到底有什麼收獲?你會帶一些什麼回去?能夠像連主席、宋主席帶來一些具體的成果嗎? 

  我跟各位報告,在中華民族精神上我一定會有成果。我剛才說我何德何能,新黨何德何能,但是我今天站在這裡,我就代表作為中華民族的一分子,我們為了這個國家,為了這個民族,我們一定要不分彼此。  

  兩岸信守合作、共生共榮,必須要為未來的民族統一、國家的統一盡一份心力。在台灣媒體最近非常關心說我們回去要帶什麼?我帶的是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回到台灣去。 

  作為一個中國人,在歷史上其實我們有三次和平崛起的機會。可是因為當時的明朝、清朝當時他們眼光的短視。  

  今年正好是鄭和下西洋600周年,大家想想中國人的智慧是絕頂的,鄭和能夠在那個時代以他的造船技術,他的船隊能夠經過海洋到世界各地,能夠經過印度洋到東非,那是何等偉大!但是明朝的皇室他們沒有這樣的想法,這樣一次讓中國成為海洋大國的契機失掉了。  

  荷蘭人佔據了台灣,只佔了一點點的時間。鄭成功1662年到了台灣,當時台灣的移民、社會成為一個商貿口岸,絲綢、瓷器都經過台灣到其他地方。又可以去推展第二次成為一個海洋國家的契機,又失掉了。 

  清朝,台灣在那個時候已經因為通商,而在康熙的時候,台灣錢就已經是當時非常的流行,沈葆楨在奏折上也說“台灣海外孤懸”,以七省為口岸,關系非淺。所以第三次成為海洋大國的機會,借由台灣和大陸的關系,台灣可以作為商貿的跳板,這個機會又錯失掉了。 

  歷史慢慢過去,今天我們非常珍惜,因為過去八年戰爭,也因為過去在大陸和台灣軍事對峙之下,大家都體會到中國人不打中國人,中國人應該幫助中國人。  

  所以從軍事對峙到開放,到交流,這樣的一個契機我們不能再丟失掉了。我們應該重視到,中國從一個內陸大國,發展成一個海洋大國,把握這樣的契機來振興中華。 

  這也是為什麼,我們這一次選擇在抗戰勝利60周年的時候,選擇“七﹒七”這個時刻到中國大陸來。我們也希望能夠呼吁,能夠讓所有中國人,尤其是我們的年輕朋友,我們不僅在西方文化的侵蝕之下,我們也應該再次的振興我們自己中華的文化。 

  前兩天記者問我,說你會不會很難過。我說什麼難過?他說你們來大陸,台灣好象報道的不多。反而是台灣有一位非常有名的小姐,她在大連受傷,媒體都去了,你不覺得難過嗎?  

  我說我不會覺得任何一點點的比較性的難過,因為現在開放多元化的社會每個行業都有它突出的、傑出的人才。今天作為關心國事、關心民族大事的我們,我們代表這個多元社會裡面一部分的聲音,一部分的力量,我們勿須在意其他行業、其他的傑出人士,我們只要在意我們自己是不是像我們進來中國人民大學的時候看到那塊大石頭上所刻的“實事求是”這四個字。  

  我們作為一個熱愛中國,熱愛民族,這樣一個政黨,我們期盼的是經由故鄉的交流、溝通,把我們的意見互相交換以後,就像昨天我們和海協、海研中心有一個座談會,我們的團員提出來,60年前日本侵華戰爭,60年過去了。未來的一甲子,是否又可能因為列強擔憂中國的崛起,而會有又一次戰爭發生。  

  60年的抗爭我們用軍事對抗,我們付出了多少代價。60年後我們再看看,現在有些國家不斷的在強調“中國威脅論”,強調中國的崛起,年輕朋友們,任何一個機會、任何一個場所,讓我們大聲說出來“中國的崛起是和平的崛起,中華民族是一個愛好和平的民族,我們所追求的是天下為公,世界大同”。我們要告訴外國人不要擔心我們的崛起,因為我們代表和平,我們代表世界。 

  中山先生創建了第一個民主共和國,民國16年北伐成功以後,中國要變成大家團結在一起,列強就擔憂,今天兩岸開放交流以後又要團結在一起,列強又擔憂。我們應該要有心理準備,從昨天討論的一個項目,釣魚台、東海油田,可以看到未來的世界真正會引爆的是日漸缺乏的能源,大家都要爭能源。我們在未來可能在爭取能源上產生的危機,我們要先有心理準備,未雨綢繆。  

  我們期盼大陸、台灣在領土、在資源上能夠團結起來,我們要保衛自己的固有家園,我們要保衛我們自己該有的權益。過去我們曾經受過傷害,但是現在我們不能再讓我們的下一代,隔了幾十年以後還要保衛釣魚島,30多年前我們保衛它,60多年前我們保衛它,我們今天應該期望幾十年以後我們的年輕朋友很驕傲的把自己的故土家園完整的抓在我們的手裡。把我們的人民權益完整的拿在我們的手裡,這是我們的期盼。  

  牢記歷史,不要忘記,以史為鑒,開創未來。我們到了南京大屠殺的現場,我們也可以了解到大多數的日本人也愛好和平。我們要結合愛好和平世界上各民族的朋友,但是我們要防范那些少數的、以為中國是好欺負的、中國人是好欺負的那些少數的軍國主義、帝國主義。我們要面對未來,所以我最後一段是要讓青年朋友們了解台灣,了解台灣人的想法。  

  台灣是個移民社會,台灣人大多數是純朴的、是勤勞的、是愛好和平的。但是同樣的有少數,我用比較嚴厲的話:“數典忘祖”,分裂我們的固有家園。

  所以我今天站在中國人民大學的講台上,我要讓大家了解大多數的台灣人是我們的同胞,是可愛的、是勤勞的、是純朴的。我作為代表,我和他們接觸,我講是這樣,太可愛了。

  但是當我接觸到少數仍然有當年日本統治時代殘余的日本統治思想、皇家思維的少數人的時候,我無法接受。所以新黨在台灣是代表一部分的力量,反對那些當年殘留日本皇民的心態,反對那些皇民的心態看不起中國人。  
 
  我看台下反映不熱烈,因為你們不了解那個名詞代表什麼?代表李登輝。我剛才說了大多數台灣人是我們可愛的同胞。但是我無法接受的是李登輝公然說釣魚台群島是日本人的!  
 
  各位,今天作為一個年輕一代的中國人,我們要了解台灣為什麼會有“台獨”,這是歷史留下來的一部分原因和一部分現代化社會裡面的原因。歷史留下的一部分原因是當年日本殘留的勢力,現在的原因是有政治野心的,在這樣的環境下希望“獨立”。 
 
  他們怎麼來發展?我用最簡單的讓大家非常清楚了解到,其實這股勢力不需要我們去擔憂它,在一個民族的大熔爐裡面是無法存在的。他們過去“以民主之名、行奪權之實,以本土之名,行民粹之實,以主權之名,行獨立之實”。  [09:50]

  “以民主之名、行奪權之實”是“去國民黨”,因為國民黨那個時候是當家作主;“以本土之名,行民粹之實”是“去大陸化”;“以主權之名、行獨立之實”是“去中國化”。  
 
  但是反過來講我們看它是無法存在的。今天大陸和台灣都是我們的固有家園。各位弘揚中華民族精神,是我們首要的,當我們能夠把我們固有的傳統文化,傳承的倫理能夠表揚光大,我們就可以從道德層面去告訴:出賣國家、出賣民族、數典忘祖的,無法溶於中華民族的大熔爐裡面。 

  所以在這裡和大家交換這些意見,時間是很快的。我無法再做更多的補充。但是我剛才不用任何講稿,我只要表達我一個心意,我們今天要揚眉吐氣。  

  我用李白的詩句開場,他說仰天大笑出門去,我開場是用“揚眉吐氣出頭天,吾輩豈是蓬蒿人”。我們要結論的是,因為我知道,或許回到這段時間在處理新聞的台灣社會,或許我要回到那個非常擔憂我、擔憂新黨到中國大陸來、共同來弘揚民族精神那些人,我們回去以後他們或許會對我有所批評,甚至於“污名化”,但是無關緊要,作為一個中國人,堂堂正正中國人,只要我們路走的對,我就會“仰天大笑回家去,吾輩豈是蓬蒿人”。 

  各位相信我們,作為新黨在台灣我們每一位團員會“仰天大笑回家去,因為吾輩都是中國人”。謝謝大家!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