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李華球:台灣需要什麼樣的路線?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1-04 00:30:08  


李華球:最重要的其實是“人民路線”,因為所謂:“得民者昌,失民者亡”。
  中評社香港1月4日電(作者 李華球)最近台灣正在流行所謂“路線”之說。一時之間,“蘇修路線”、“台灣優先”路線、“馬修路線”紛紛應聲出籠。而到底這些路線,透露出什麼樣的弦外之音? 

  先來看“蘇修路線”。“行政院長”蘇貞昌,不久前提出兩岸經貿開放的政策,諸如晶圓廠的開放登陸、大陸觀光客來台旅遊、人民幣兌換等經貿措施,一時間引起兩岸各界的高度關注與期待,所謂“蘇修路線”不脛而走。其間引來獨派的大加撻伐,“總統府”對此亦流露出不同調的看法,未幾此說便沉寂下來。

  然而就在去年歲末,台灣“經濟部”突然宣布開放0.25和0.18微米晶圓登陸;“央行”總裁提出人民幣兌換之說,這些舉措立即使得“蘇修路線”再告喧騰。而這些舉措說穿了,當然是在為“蘇修路線”展現具體的操作層面,給人民提供一些振興經濟的機會,紓緩台灣的經貿困境,也為蘇貞昌的08年競逐之路,打造可期的願景。而“蘇修路線”能夠給台灣帶來前景嗎?能夠擋得住深綠版塊的掣肘?在在都考驗著蘇貞昌的抗壓性和決斷力!

  再來看“台灣優先”路線。陳水扁在今年的元旦講話,提出政府的兩岸經貿政策,只有“台灣優先”路線、只有“台灣主體意識”路線,絕對沒有所謂“蘇修路線”。其實,扁提出這個說法,目的不外是要拉住深綠版塊,穩住政權,為“新憲”倡獨之路預先暖身,並藉機壓制蘇貞昌的兩岸開放尺度,取回他在兩岸的主導權罷了。

  這樣的說法,或許可以搏得一些人的支持,但對兩岸關係而言,卻引來大陸國台辦新聞發言人強烈的評論:“正當兩岸同胞迎接新年、期盼兩岸關系繼續和平穩定發展的時候,陳水扁再次逆勢而動,大肆鼓吹‘台獨”分裂主張,蠻橫限制兩岸經濟交流與合作,蓄意毒化兩岸關係氣氛,破壞兩岸關係和平穩定發展,唯恐天下不亂。”陳水扁式的“台灣優先”,恐怕是順了少數人的意,卻造成兩岸問題的加劇,對整體台灣有利嗎?值得觀察!

  最後來看“馬修路線”。國民黨主席馬英九日前提出“藍綠和解優先於國共合作”的想法,主張民生法案應加緊腳步審查,外界將之稱為“馬修路線”。雖然國民黨團否認有“馬修路線”,民進黨團也在揶揄它的真實性。不過,我們認為,台灣內部的和解,確實是目前的當務之急。因為,民進黨執政這六年多來,由於藍綠的激烈爭鬥,造成政治混亂、經濟下滑、社會對立,這些難以量化的整體問題,是造成台灣空轉與停滯的問題所在。

  馬英九此時提出這樣的說法,如果能夠獲得朝野的共識,真正的來解決彼此之間的問題,將是台灣人民所希望看到的。至於有人對於“內部和解優於國共合作”的問題,是馬英九要與連戰的兩岸政策做出區隔。對此,我們認為,國民黨的兩岸政策,不應該存在誰的“兩岸政策”,而是要時時想到什麼樣的“兩岸政策”,對台灣最有利,能夠使人民寢食得安,就是最貼近民意的兩岸政策。如此,若能夠獲得人民的支持,才有機會與實力和中共共同處理兩岸問題。是以,國民黨還能區分“誰的”兩岸政策嗎?

  綜觀以上三種說法,固然都各有盤算。但最重要的其實是“人民路線”,因為所謂:“得民者昌,失民者亡”。台灣究竟需要什麼樣的路線?已經很清楚了,就看各家如何爬梳囉!(作者李華球 台灣“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國安組特約研究員、中華戰略學會研究員)  


    相關專題: 中評社專論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