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社評:綠營媒體爲何叫“馬修路線”好?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1-04 00:22:29  


綠營媒體爲何為“馬修路綫”叫好,應該引起馬英九、國民黨的深思!
  中評社香港1月4日電(評論員 鍾維平)馬英九的“馬修路線”已經引發台灣各界的激烈討論,見仁見智,莫衷一是。藍綠兩大陣營中,同有叫駡,也共有誇讚。“馬修路綫”,形影朦朧,講者糊塗,聞者也不清楚,所以解讀不明。在這樣的混沌局面中,綠色媒體的一篇為“馬修路綫”叫好的文章,就格外惹人注意。

  日前,台灣《自由時報》罕見地收拾起責駡馬英九的長舌,發出了對“馬修路綫”的誇讚之詞。《自由時報》是鼓吹台獨的輿論急先鋒,長期來以攻擊馬英九、國民黨爲樂事。今次的署名文章的叫好,實在令人好奇。

  通讀該篇文章,可以得知其對“馬修路綫”叫好的主要原因有三:

  一,“馬修路綫”對國共深入交流是不利的,對國民黨走向本土化是有利的。近年來,國民黨與中共合作改善兩岸關係,給民進黨帶來巨大的壓力,一直苦於無法破解。如今,國民黨主席馬英九自己宣佈要修正相關路綫,豈不正中綠營下懷?所以,文章得意地說:“台灣內政冰封千里,但國民黨卻大張旗鼓地到中國搞破冰之旅,難怪有人覺得國民黨還是‘大陸比大甲還近’的外來政黨,這樣的國民黨如何本土化?”改善兩岸關係就是外來的,改善兩黨關係就是本土的。民進黨在誘使國民黨跌入本土論述陷阱。

  二,“馬修路綫”的推出,令民進黨大大松了一口氣,6年多來執政的敗績,終於等到了國民黨自覺自願前來分擔責任,充分表明了台灣今天的沉淪,國民黨也是罪魁禍首,民進黨大可諉過於國民黨。所以文章高興地說:“從2000年‘總統’大選政黨輪替以來,朝小野大的‘國會’結構就讓台灣政局陷入僵局。國民黨的策略一直就只有一個:以‘國會’多數拖垮民進黨執政,以泛藍的重量綁住執政黨,讓民進黨沉淪。泛藍的‘鉛垂戰術’成功了,民進黨動彈不得,政績乏善可陳,讓人民不滿。”如此輕輕松松,就把民進黨的過失完全推給了國民黨。

  三,“馬修路綫”有可能造成藍營的重大分裂,尤其是對連戰的政治形象產生重大衝擊。須知,連戰是綠營最擔心、最頭痛的人物。因爲連戰是國民黨以及泛藍團結的主心骨,又是國共合作的象徵,對台灣民衆有相當影響力,對民進黨是重大的威脅。可是,民進黨對連戰束手無策。如今“馬修路綫”使得民進黨看到了通過馬英九制約連戰的機會。所以,文章挑撥地說:“馬主席若能修正連戰恩怨所造成的政治逸軌,在台灣內政上發動破冰運動,從‘國會’運作開始,堂堂正正地打政策攻防戰,讓政黨回到良性競爭的正軌,這樣的‘馬修連恩’,是台灣政黨政治之福,也是台灣社會之福。”一言以蔽之,去掉連戰的政治影響力,對綠營就是最大的福。

  《自由時報》這一篇文章,的確是“馬修路綫”的一面哈哈鏡。不照鏡子,覺得自己還行,照了鏡子,才能發現自己是如何地被扭曲,如何地誇張變形。馬英九提出的“馬修路綫”,在台灣政黨政治的折射中,就是如此光怪陸離,荒誕不經。綠色媒體對“馬修路綫”的理解,難道是馬英九的初衷嗎?絕對不是,但是最後的結果就是,只要人民看見了哈哈鏡,就沒有一個人相信鏡子中的影子。所以,綠營媒體爲何為“馬修路綫”叫好,應該引起馬英九、國民黨的深思!  


    相關專題: 中評社社評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