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逸儒:國民黨不應屈從偏頗的台灣主體意識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1-15 10:21:55  


  中評社香港1月15日電/台灣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研究員蔡逸儒今天於新加坡《聯合早報》發表題為“‘蘇修’路綫與‘馬修’路綫”的評論文章,指近來台灣的政治口號真多,先有“蘇修”,再有“馬修”。“蘇修”者蘇貞昌修正主義路綫是也,“馬修”則是馬英九修正主義的簡稱。前者已遭陳水扁拒斥,爲台獨分子所批判;後者不但爲馬英九自己所否認,也被民進黨冷嘲熱諷、倒打一耙。

  看來不管馬修、蘇修,都是“好事”多磨,問題重重。 
  
  蔡逸儒表示,話說陳水扁在2006年的元旦,說是要把過去對中國大陸的經貿政策由“積極開放、有效管理”改爲“積極管理、有效開放”,雖然只是幾個字的變動,但已顯現出其有意限制兩岸關係良性發展的初衷。 

  蘇修路綫遭到全面打擊 

  消息傳出,台灣股市大跌,民衆駡不絕口,企業加速出走,美國、歐洲在台商會先後發表諍言,勸告台北當局切莫親痛仇快,搞得損人又不利己。當時已有迹象顯示,府院及民進黨內不同調的情形,行政當局仍在做開放的準備。 

  蔡逸儒稱,蘇貞昌上台之後,在政績壓力及台灣整體經濟利益的考量之下,至少要在兩岸經貿關係上做出一些成績,否則也別再想2008參選“總統”的事情,於是在2006年底先後放出考慮允許兌換人民幣及開放0.18晶圓廠登陸的信息。 

  好笑的是,2007年元旦,陳水扁循例發表元旦談話,這次他不敢再在政治議題方面太過著墨,只宣示他不會大幅開放兩岸經貿政策,强調只有台灣優先路綫,而沒有所謂的“蘇修”路綫。蘇貞昌豈是一個尷尬了得? 
  
  正由於民進黨人作繭自縛,父子騎驢、進退兩難的結果,“蘇修”政策也引來了台灣獨派媒體及主張分離主義人士的抨擊,說這是向中國大陸傾斜,置台灣利益於不顧,彼等甚至威脅不支持蘇貞昌競逐2008年大位,“蘇修”路綫遭到全面打擊。 
  
  接著再看看“馬修”。話說剛卸下台北市長職務的國民黨主席馬英九不久前公開表示,未來將致力於“朝野和解”,因爲“國民黨與民進黨差距再大,也大不過我們與共産黨的差距!藍綠同在一條船上,2300萬人民都是命運共同體,沒有必要拚得你死我活,應該相互尊重。”因此,國民黨未來將會走“政黨和解”道路,包括軍購、重大民生法案都可能會一次“清倉”過關。媒體甚至報道,在兩岸政策方面,馬英九也會嘗試要和連戰有所區隔,在馬選“總統”之前,“國共合作”將會被技術性擱置。 
  
  蔡逸儒分析,首先,不管是從表面或正面來看,馬英九的談話或許有其內在的邏輯及客觀的現實需要,不能說他完全不對。因爲若用中共的話來說,台灣藍、綠,朝、野之間的鬥爭其實只應該屬於人民內部的矛盾,而非敵我矛盾,雙方實在犯不著搞到你死我活、予汝偕亡的地步。其次,若由2006年底北高兩市選舉的結果來看,馬英九爲了競逐2008年的大位,或許他也不得不搞點修正主義路綫,對所謂的台灣主體意識有所回應,否則他的機會不會讓人覺得太過樂觀。
  
  但若從反面,或求全責備的角度來看,馬修路綫也有一些可能的問題存在。首先,馬英九的路綫調整究竟只是選舉策略的考量,還是戰略思維的變化,著重內政,還是兼及兩岸;其次,兩個屬性、國家認同、發展方向完全不同的政黨究竟要如何擱置成見,國民黨是否會放棄向來所主張的自由、民主、均富、雙贏的統一政策,或國家統一、民族富强的願景?又是否要改變連戰有關加强國共合作的方向?小馬都有義務向台灣民衆說個清楚。 
   
  國民黨不應屈從台灣主體意識 
     
  蔡逸儒表示,其實馬英九對2008年選舉有所考量是可以理解的,其在內政部分理性的問政也是理所當然之事,但國民黨及馬英九却不能媚俗到放棄“國家統一、民族富强、逐鹿中原”的理想,愛台灣或台灣優先並不表示就要捨棄統一的願景,屈從偏頗的台灣主體意識未必能够贏得對手的敬意或解决問題。馬英九如有本事,就應建構一套包涵兩岸前途在內的新的主體價值論述,並借此爭取選民的認同,方爲上策。 
  
  當前台灣內部對於“蘇修”、“馬修”路綫都有不同解讀。有的人認爲,陳水扁批蘇是向台獨、深綠支持者的妥協,但由於文告發表之前,扁、蘇二人曾有溝通,於是也有人懷疑這是雙簧,是對蘇貞昌的間接肯定,結果莫衷一是。對於“馬修”,有人認爲小馬是有嘴無心,朝野合作不可能做到,但也有人擔心他得了左傾幼稚病,把理想從此束之高閣。 
  
  坦白的說,要去揣摩蘇、陳二人之間的關係,或要分析小馬談話的動機,都有客觀上的困難。這就像要分析台獨究竟是目標,還是手段一樣,作者認爲兩者都是。同樣的,蘇、陳有可能是在扮黑、白臉,但也有可能是處於一種既合作又鬥爭的辯證關係。小馬的主張能否通過實踐的檢驗,會不會拿國民黨的熱臉去貼民進黨的冷屁股也還有待觀察。反正大家都已經表明立場,輕重如何拿捏,做不做得到,就得靠蘇貞昌、馬英九的政治智慧了。 
  
  大家別忘了,台灣的政治人物都是一批精於算計,特殊材料做成的政客,別太相信他們才是真的。中國人說“聽其言、觀其行”、“說大人、則藐之”,不是沒有道理的。  


    相關專題: 兩岸時評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