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抗戰紀念應當常態化制度化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5-07-08 08:37:51  


  中評社香港7月8日電╱《新京報》今天發表題為“抗戰紀念應當常態化制度化”的社論。社論說,人們似乎形成了這樣的“慣例”:對有些事件的紀念活動一般是在紀念日之前逐日升溫,當天達到高潮,隨後紀念活動日漸減少,氛圍日漸淡去。但是,有些紀念尤其是對那些帶有民族心靈創傷和痛感的節日紀念,應該常態化、制度化,否則可能有被忘卻的危險。前日看到的一則調查數據驗証了這一擔憂。

  為了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60周年,北京晚報與北京市社情民意調查中心聯合進行了一次民意調查,調查結果顯示,近一半(43%)的市民不知道“七七事變”發生在哪一年,一成半的被訪者不知道“七七事變”是怎麼回事。

  心理學研究認為,人類在潛意識裡有一種忘記自身恥辱痛苦的先天性傾向。

  因此,社論指出,如何時刻保持對民族歷史的痛感對一個民族來講,尤為重要。從記憶的心理機制來看,永恆的記憶緣於不間斷的信息刺激,對抗戰的紀念也要遵循這一規律,將之常態化制度化。翻開1949年12月23日由當時政務院頒布並於1999年由國務院修訂頒布的《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明確規定了我國的法定紀念日,其中赫然醒目的就有“七七抗戰紀念日”。

  社論表示,其實自進入2005年始,有關紀念抗戰勝利60周年的選題和策劃就日漸成為媒體和出版界的熱點。但僅僅每隔10年才進行隆重紀念是不夠的,紀念抗日戰爭應該制度化、常態化。就是要有間隔很短的時間,還要有一定的規模、一定的內容、一定的形式。不是每10年才隆重紀念一次,應該每年都紀念。

  歷史不是枯燥的數字與紀念日。按我們的常規,對重要人物或事件的紀念,一般是“逢十大紀、逢五小紀”,然而在實踐中有些地方卻逐漸演變成了“逢十大紀、逢五小紀、平時不紀”。在很多地方,這種紀念包括紀念的形式,很多時候已經沒有那種歷史的痛感,有的地方這種紀念甚至成了歌詠比賽的代名詞。如此等等,也就難說能深入人心,也就難怪時至今日居然還有近一半(43%)的市民不知道“七七事變”發生在哪一年,一成半的被訪者不知道“七七事變”是怎麼回事。

  社論說,歷史作為一種過去,對它的紀念需要人們最大限度地還原歷史,以各種形式“再現”歷史。人們根本無法在真正的意義上去還原那段令人恥痛的歷史,因為歷史的沉重和痛楚在文字、語言、影像的傳遞中已被不同程度地稀釋、褪色。現在,世俗文化的喧囂淹沒了很多人對法定“七七抗戰紀念日”的殘留記憶,這不僅是法律的不幸,也是歷史的悲哀。

  社論認為,60年前那場歷史苦難的制造者與承受者之間,對苦難的理解也出現了分歧,這也促使人們更要用法定的節日紀念、常態化的痛感刺激和持久的文化反思來對歷史保持一種持續的清醒和紀念:這種清醒是為了防止苦難再次發生--不論苦難的承受者是誰,是為了讓歷史之痛凝化入我們民族的血脈,內化為我們民族復興不竭的精神動力;這種紀念不是針對某一個對象,而是要以宏闊的歷史維度和寬廣的國際視野把真相告訴世人,讓公眾去判斷、去辨別人性的美善與醜惡,去反思那場人為的災難。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