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廣島 不應當只是歷史的符號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5-08-07 09:49:50  


  中評社香港8月7日電╱60年前的8月6日,美國在日本廣島投下原子彈,迫使日本無條件投降,自此,第二次世界大戰也宣告結束。《新京報》今天發表社論指出,60年來,人類在紀念60年前的無辜死難者的時候,未來和平利用核能,裁減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道路依然充滿艱辛。其主要障礙並不是在技術,而是在政治理念上。因此社論指出,廣島不應當只是歷史的符號,廣島的意義在於警示那些遭受過和沒有遭受過戰爭洗禮的人們。要防止大規模核擴散,實現地區無核化甚至是全球核能和平利用。

  社論說,從原子彈在廣島第一次炸響到今天,整整60年過去了。在這60年的時間裡,國際政治從理想主義到現實主義,世界格局從冷戰到對話,發生了許多巨大的變化,但是有一點從來沒有改變過,那就是核武器作為摧毀人類社會最有效也是最危險的武器,仍然懸掛在人們的頭頂。因此聯合國秘書長安南在廣島原子彈爆炸60周年的書面發言中,仍然憂心忡忡地說,“世界仍然面臨著大規模核擴散?”安南的憂慮並不是沒有理由。二戰結束以來,幾乎全世界所有理性的優秀政治家,都把削減甚至是終結核武器作為人類未來和平的最重要保障手段之一,但是幾乎所有的人,都沒有看到這種保障手段最終實現的現實。這是因為在全球政治中,不少國家將核武器視為威懾他國、實現自己政治目的的重要工具。在這種情況下,廣島60年來一直作為一個歷史的符號,而未能給人類提供足夠慘烈的教訓。

  社論稱,廣島在今天的全球政治中是脆弱的,因為原子彈的受害者,本身也曾經作為軍國主義的幫兇或者脅從,因此它作為受害者的合法性明顯大打折扣;但是廣島的意義在於警示那些遭受過和沒有遭受過戰爭洗禮的人們。要防止大規模核擴散,實現地區無核化甚至是全球核能和平利用,首先必須在全球範圍內取得共識──不能依賴核武器作為國家安全的最有效戰略。

  多年來,核裁軍一直不能取得廣泛意義的成果。一方面是核大國尤其是少數超級大國不斷以核武器作為威懾,甚至動輒威脅對無核國家使用核武器,另一方面,諸多準核國家在國家安全戰略上,仍然堅持要跨越核門檻。

  乃至於在上個世紀80年代末全球核武器發展的高峰期,全球各國儲備的核彈頭超過了6萬個之多。

  但是在冷戰結束後的今天,全球核層面大規模沖突的可能性已經降低,隨著核國家與準核國家的增加,核武器作為一種威懾手段的威力也在降低,因此目前已經到了削減核武器,防止大規模核擴散的最佳時期。我們要防止的,不但是操縱核武器實現其政治欲望的國家行為,更應該防止以核手段來達到政治目的的非國家行為如恐怖主義等等。

  評論又指出,另一方面,從核作為一種以戰止戰的武器被開發出來,到今天和平利用核能的轉變仍然受制於高成本、高投入和高技術。由於核武器的開發通常集合了整個國家的科技力量,因此它首先被當作國家安全戰略的重心來使用。在和平利用核能的轉變過程中,技術門檻的降低,核國家對無核國家以及準核國家的資源協助都是十分重要的。

  與此同時,在廣島遭遇核爆炸60周年的日子裡,我們不得不再一次地重提,廣島爆炸一個更重要的歷史意義在於,它告訴世界,一旦無理性的政治野心對人類同胞進行殘暴的侵略,那麼勢必遭到全人類的阻止和抵抗,而殘暴手段越猛烈,抵抗的方式就越猛烈,這樣的結局,往往是整個人類社會的悲哀。雖然人類社會對於是否應當向廣島和長崎投放原子彈爭論了60年之久而未能有最終共識,但是人類早已存在的共識就是,面對侵略和殺戮,人類必然會抱著捍衛歷史的決死信念從來就沒有動搖過。

  評論指出,60年後,廣島仍然只是一個歷史的符號。人類在紀念60年前的無辜死難者的時候,未來和平利用核能,裁減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道路依然充滿艱辛。其主要障礙並不是在技術,而是在政治理念上。但是讓我們惟一感到有信心的是,廣島這個符號將一直存在下去,直到有一天我們真正可以不再因為核的存在而感到恐懼為止。 


    相關專題: 牢記歷史 紀念抗戰勝利60周年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