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大公報:中國和日本“同病相憐” 合則兩利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6-08 10:10:55  


  中評社香港6月8日電/香港大公報今天社評說,中國與日本於昨日在東京舉行了第二次的經濟高層對話,商談重點包括如何進一步發展兩國的經貿戰略互惠關係,和探討應對全球金融、經濟危機的政策。第一次對話於去年十二月在北京舉行,而對話已成了中日高層對經貿事務進行交流的規範化機制。在全球第二、三大經濟體間定期協商,其意義重大自不言而喻。

  今次對話由中國副總理王岐山和日本外務大臣中曾根弘文共同主持,並就一系列具體事項達成協議。中日間經貿交流日益頻密,合作的機會及相關問題隨之增加,需要雙方加大努力,以消除磨擦和把握機遇。最重要的是要眼長遠,為兩國、東亞地區及全球的發展與穩定,實行協調策略共負責任。因此推動中日經貿關係發展,必須兼顧長、短期的需要及目標,同時又必須對雙邊、東亞地區和全球等三個不同層次的情況進行協商,使交流能更廣泛而全面。

  社評指,兩國間經貿關係已十分重要:中國是日本最大貿易夥伴,而日本是中國的第三大貿易夥伴,去年雙邊貿易高達二千六百餘億美元。日本乃中國第二大外來直接投資的來源地,至今為止累計到位資金逾六百六十億美元,投入的主要是高級製造及加工業,產品除內銷中國市場外,中國也成了日本企業的重要出口生產基地。中日兩國間貿易磨擦較少,與中美、中歐間常有糾紛的情況相比好得多,但也非太平無事。日方較關注中國入口產品的質量及安全問題,中方則認為日本在出口及投資上,嚴限科技轉移。顯然,日方擔心中方在獲得技術後,將令日本生產的競爭力大降。如何解決上述問題,將是促進兩國經貿進一步發展的關鍵。

  中日同處東亞地區,為隔海相望的鄰邦,因此在地區事務上有著眾多的共同關心點及利益,另一方面兩國間也有互相競爭的場合。但為了地區的長期持續發展,中日兩國必須加強合作,並把競爭局限在良性及由市場機制引導的範圍內。有兩大因素尤須注意:

  (一)東亞已形成了工業生產尤其加工出口的綜合體,令區內貿易日形重要,而中日乃此綜合體的支柱。兩國加強合作,將可令其更為發達、鞏固,從而有助加快東亞地區的總體發展,和提升地區在國際間的地位。

  (二)在金融危機衝擊下,東亞亦受到巨大影響且損失不菲,顯示地區實行團結自保的需要更為迫切。在金融合作上,中日兩國有必要增強溝通,探討加快建立亞洲貨幣基金、亞債市場、亞洲通用貨幣(即亞元),和東亞自由貿易區等長遠區域協作體系。此外,在資源利用及環保上,中日共同利益更多,兩國都是石油、農產品及礦石等多種資源的重要淨入口者,理應站在同一陣線上爭取權益。

  社評認為,在金融風暴中,中日同是受害者,兩國出口都因而大跌,兩國的海外投資亦蒙受巨大損失,而兩國又正面對同一重大難題:都是美國的大債主,而美國有以引發高通脹及美元貶值來賴債之嫌。既然“同病相憐”,兩國理應加強洽商協調立場,使能在重建國際經濟金融秩序中擴大發言權。這不單對兩國有利,也有助建立更公平公正的全球財經新格局。

  總之,中日如能撇除歧見加強合作,可帶來多重效益,但就看雙方如何把握了。


    相關專題: 百年一遇 金融海嘯席捲全球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