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神七返回艙開艙 “巡天寶貝”首度亮相(圖)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10-02 09:35:28  


10月1日上午,神舟七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在其誕生地——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所屬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舉行開艙暨搭載物交接儀式,伴隨三位中國航天員太空飛行六十八小時二十七分鐘的一批特殊“乘客”一一精彩亮相,隨後各歸其主。圖為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周建平(右)向中科院光電研究院副院長高銘移交神七完成的固體潤滑材料外太空暴露試驗裝置及樣品。(大公報圖)
翟志剛太空漫步時使用的手套(中新社圖)
  中評社北京10月2日電/神舟七號飛船返回艙開艙儀式暨搭載物交接儀式1日在神舟飛船的誕生地——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所屬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隆重舉行。這個開艙儀式由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和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聯合舉辦。儀式上,搭載神七上天的各類物品在觀衆面前一一揭曉。 

  新華網記者在儀式現場看到,當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副總經理袁家軍宣布“開艙”後,工程師小心翼翼地打開了返回艙艙門,從太空遨游歸來的“寶貝”——“飛天”艙外航天服手套、出艙航天員展示的手綉國旗、固體潤滑材料試驗裝置、兩岸民衆祝福錄音U盤、絲質中國地圖以及三清山瀕危植物物種等物品,在衆人矚目下精彩亮相。而蘊含在這些“寶貝”背後的故事也逐漸浮出水面。 

  ——“飛天”艙外航天服手套。“神七”任務中,航天員穿著“飛天”艙外航天服,實現了中國航天員首次空間出艙活動。因返回重量限制,“飛天”艙外航天服留在太空中的軌道艙內。為紀念本次出艙活動,航天員特將“飛天”艙外航天服手套帶回。每只手套長38厘米,直徑16厘米,重量0.8公斤。據悉,這對“寶貝”經過展示後將由中國航天員訓練中心珍藏。 

  ——出艙航天員展示的手綉國旗。出艙航天員翟志剛搖動國旗的場面注定成為國人永久的記憶。這面國旗是“神七”發射前,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各大系統參試參研人員代表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采用“十字綉”工藝手工綉制的,國旗的尺寸大小為45cm×30cm。據悉,這面珍貴的手綉國旗將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所屬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珍藏。 

  ——固體潤滑材料試驗裝置。神舟七號應用任務——固體潤滑材料空間暴露試驗是中國首次有航天員參與的太空艙外科學實驗項目。本次回收的固體潤滑材料試驗裝置重2.265公斤,長27厘米、寬19厘米、厚5厘米,試驗樣品分5類共80個,經歷了太空44小時的暴露試驗後,成功地由航天員取回,回收狀態良好。下一步將開展相關測試、分析及與地面樣品的比對。固體潤滑材料空間暴露試驗的圓滿成功,將為中國未來長期在軌運行的航天器和有效載荷設備,研發長壽命固體潤滑材料與潤滑技術提供理論和技術支持。據悉,該裝置將由中國科學院珍藏。 

  ——兩岸民衆祝福錄音U盤。在中宣部、國台辦的支持下,福建《海峽都市報》和台灣《中國時報》首次深度互動,以“采集兩岸聲音,讓和平發展之聲見證海西先行”為主題,經歷了半年多時間,采集兩岸民衆祝福錄音。一個重量不足10克的U盤,凝聚著海峽兩岸骨肉情深、血脈相連的手足情誼。這個U盤記錄了兩岸民衆祝福“神七”、渴望和平發展的肺腑之音。據悉,這個珍貴的U盤將由福建省委宣傳部珍藏。 

  ——絲質中國地圖。地圖是一個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象征。絲綢版《中華人民共和國地圖》是專為神舟七號飛船搭載設計制作的。該圖長1.25米,寬0.95米,采用真絲大幅面無皺紋工藝制作,膠版四色複合工藝印刷。地圖完整准確地呈現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版圖,圖形精美清晰,色彩柔和悅目,工藝先進精良。該地圖上還繪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國徽、國歌和全國行政區域統計表。總參謀部測繪局在公證人員的見證下接過了這張“重若千鈞”的地圖。 

  —三清山瀕危植物物種。江西三清山是世界自然遺產地之一。江西省政府這次精選25種來自三清山的瀕危植物種子,搭載神舟七號飛船,在太空進行空間育種試驗。利用太空特有的微重力環境觀察生物生理或形態上的變化,研究重力和地球自轉對生物的影響,揭示地球重力和自轉在生物生長發育以及進化中的意義。據介紹,在這25種植物種子中,有白檀、水絲梨、大葉冬青、香楠等,江西省政府將把這些珍貴的物種帶回“老家”。 

  此外,神舟七號飛船還搭載了由健在的老紅軍、老將軍簽名的三面中國工農紅軍軍旗,由文化部發起的以“和平頌——太空飛行藝術之旅”為主題的一批書畫篆刻作品,以及由中國宇航學會征集搭載的心系太空畫等。


    相關專題: 神七升空 中國人首次太空漫步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