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 對華紡品設限 歐盟自食苦果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5-08-30 09:25:03  


  中評社香港8月30日電╱香港《明報》今天發表題為「對華紡品設限 歐盟自食苦果」的社論說,中國和歐盟連日就紡織品貿易進行談判,雙方雖有進展,縮窄了分歧,然而歐盟談判代表並未能帶著讓成員國都滿意的協議遺憾而歸,自食對華紡織品設限的短視行為所造成的苦果。

  社論表示,中國和歐盟原本在今年6月達成紡織品配額協議,但由於有關配額安排導致約7537萬件中國紡織品被扣押在歐盟各國海關﹔貨物大量積壓,導致歐盟零售商損失慘重,怨聲四起,歐盟國家內部亦因此而嚴重分歧。

  社論指出,中國紡織品大量輸歐,是當地市場需求決定的。由於歐盟紡織品工資成本比中國高出十多倍至數十倍,當地紡織業早已淪為「夕陽行業」。

  歐盟一些成員國政府從政治利益出發,配合西方國家對中國經濟崛起的質疑,從今年初開始,以保護本國工業為名,鼓吹對華紡織品設限﹔雖然今年6月與中國達成協議,但這種違背世貿原則和自由貿易精神、不符優勝劣汰市場規則的短視行為,如今讓歐盟嚐到「損人不利己」的苦頭,在短短不到兩個月,歐盟內部就出現嚴重分歧,要解除對中國紡織品的限制不僅來自民間的零售商,更來自多國政府。

  社論又說,中歐紡織品貿易談判甫結束,中美紡織品第4輪磋商今天又將在北京登場。由於中美在紡織品貿易部分原則問題上的分歧,遠較中歐嚴重,此輪磋商頗難達成協議。

  社論認為,歐盟在紡織品貿易上自食其果,美國官員應引以為戒。貿易本來就是互通有無之事,中國與歐美之間的經濟發展差距明顯,貿易互補性很強,只要歐美能夠除下有色眼鏡,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真正遵從自由貿易原則,而不是動輒以制裁相威脅,要與中國達致雙贏的結果並非難事。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