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拒預支配額 中歐紡品談判仍分歧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5-08-30 09:45:42  


有學者指,中歐紡品協議達成不久,歐洲各國就有貨賣不得,證明限額有增加必要(文匯報圖片)
  中評社記者綜合報道╱中國和歐盟就中歐紡織品貿易問題,經過一連四日的磋商雖然仍未公布任何協議,但歐盟貿易專員曼德爾森昨天向歐盟成員國提交方案,建議歐盟批准,積壓在各港口的7,500萬件中國紡織品,可以進入歐盟市場。曼德爾森較早前表示,如果成員國接受,囤積在港口的中國紡織品,可以下月中完成清關,但他否認,積壓事件令歐洲市場成衣短缺,指與事實不符。 

  曼德爾森昨天向歐盟各成員國提出解決方案,雖然曼德爾森未有透露方案詳情,但《華爾街日報》報道,歐盟解決中國製紡織品壓港的提議,是從明年的進口配額中扣除今年多出的商品;但中國方面無法接受這個提議。報道引述中國駐布魯塞爾的一位貿易官員稱,「如果我們寅吃卯糧,明年就會捱餓。」《文匯報》引述曼德爾森指,造成中國紡織品積壓並不是歐洲進口商和零售商的「過錯」,他們不應因此而受到「不公平的懲罰」,此論調意味著歐盟傾向保護歐洲商家利益,而非放寬中國限額。但有評論指,由於歐洲內部太倚賴中國輸入的紡織品,時現供應短缺,中方在談判上一定有優勢。
  
  另據《香港經濟日報》報道,中國外經貿大學世貿組織研究院院長張漢林分析,中歐達成共識的機會很大,雖然方案內容難以預料,但由於新配額制出台不久,配額就幾乎用光,顯示在配額計算的基數上存在問題,而最有效和可行的方法,就是歐盟再增加配額。
  
  中國和歐盟在今年6月,就紡織品貿易摩擦達成協議,將中國紡織品進口增長限制在每年8%至12.5%。由於大部分紡織品今年的配額已經用完,導致至今已有接近7,500萬件中國紡織品,積壓在歐洲各國海關,而歐洲零售商抱怨事件令他們面對無貨可賣的難題。
  
  事實上,目前歐洲零售業對中國紡織品依賴度相當高,在新配額制實施後,已有歐洲服裝零售商面臨無貨可賣的難題,更可能無法應付年末的聖誕節旺季。荷蘭、丹麥、瑞典、芬蘭等歐洲國家已警告,如果再不放寬配額限制,當地零售業可能會遭受打擊,拉高失業率。不過曼德爾森否認,新配額制令歐洲成衣短缺的講法。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