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聯合早報文章:東亞變局與中國策略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9-16 15:18:21  


  中評社香港9月16日電/中國資深媒體人陳冰15日在《聯合早報》發表文章說,應當看清楚,民主黨的外交策略調整,實際上是日本在探尋成為“正常國家”的新路徑。不再言聽計從美國,發出相對獨立的聲音,日本就能在亞洲國家中有更多的朋友,相應地提高了政治地位。

  經濟衰退、失業率連續9個月攀升、公民福利待遇下降,一系列“濁浪排空”讓日本人思索島國的前程。大膽提出變革對策的民主黨,在前不久的大選中獲得了壓倒性的勝利,並且把依賴中國及亞洲、與美國地位更加平等,作為新的外交政策意向。

  日本如何依賴亞洲及中國的具體線路圖尚未畫出,怎樣擺脫美國的陰影“採取更為獨立的外交政策”的細節也沒透露,但日本變革的門簾已經掀開了。大選之後,美國在焦慮,中國在觀望,朝鮮在探底,韓國在期待,亞洲其他國家都在“聽其言,觀其行”,東亞的變局似乎開始了。 

  東亞變局從日本開始 

  東亞變局真的開始了,起始點就是日本民主黨的上台。日本的變革,既不是像有些人輕率地描繪的那樣“脫美入亞”,也不是有些人所說的那樣,“日本不會有太大變革,會繼續維持二戰傳承下來的政治體制和對外政策”,而是介於中間。具有“詭秘且富有進攻性”的日本人,一旦認清該走的路,即便前面是茫茫大海,也會不斷地往前劃動。

  一定不能把日本誤以為是衰敗的國家,也不能輕而易舉地把民主黨標簽為“保守黨”,小視其變革的決心和能量。在經歷了20年的經濟停滯之後,日本經濟依然排名世界第二,可見其政治、文化、經濟和社會的活力依舊。日本選民把執政數十年的自民黨拉下政壇,與其說是自民黨太老朽,還不如說日本人太清醒。從全球角度看,日本仍是文明程度極高的國家,國民理智,社會穩定,經濟繁榮。就說金融危機中的失業率,日本目前是5.7%,歐元區是9.5%,美國迫近10%,可見日本的國家管理能力依然很強,即便在“僵硬”的自民黨掌權下。

  日本之所以變革,在於嗅到了新的時代氣息。他們掀開門簾,發現中國經濟總量正在超越一個個西方國家,接替日本“世界第二”的交接儀式即將發生。

  從2007年起,中國已經超越美國,成為日本第一大貿易夥伴。而在走出金融危機的荊棘叢中,中國又在引領全球經濟復甦。對於日本來說,要讓經濟“發動機”持續地旋轉,“日本製造”繼續發揮魅力,就必須依靠中國的大市場。正是對中國和亞洲的依賴程度在加深,日本對華政策已經從自民黨首相安倍晉三上任後開始調整。民主黨的鳩山,只是把話說得更為直接,並且看到了中美之間有日本“發光發熱”的空隙。與美國保持一定的距離,並且在外交上提高自己的嗓門,東亞格局將由中國、美國、日本三方主導。

  而在過去半個多世紀,日本在經濟上與美國競爭,後來中國也成了競爭者之一。但在政治和外交上,日本基本上是美國的隨從,從兩次海灣戰爭到伊拉克、阿富汗戰爭,再到朝核危機、美軍全球部署大調整,日本幾乎都是緊跟美國。美日和中國兩大勢力的合作與制衡,構成東亞格局的主幹。但從今以後,日本在外交和政治上將以更獨立的姿態行事,日本新政府基本構想是與中國共享東亞領導地位,猶如歐盟的德國和法國,以更平等的姿態對待美國。 

  探尋“正常國家”的新途徑 

  不管美國如何不願意,日本都將謀求在東亞事務上擁有更大的影響力,這符合日本的利益。中國的崛起必將挑戰日本在亞洲的經濟地位,唯有與中國等亞洲國家合作,方能保證“日本製造”的市場和能源供給。冷戰結束後日本追隨美國、實現“正常國家”的努力,已作了20年時間,但目標仍未達到,“經濟大國”的標簽仍揮之不去,政治影響力很有限。

  德國走向“正常國家”的捷徑,可能時時提醒日本另謀出路。二戰以後的東德、西德,都是擺在冷戰前沿的“棋子”,而無多少政治影響力。德國統一後,經濟力量一下子躍居歐盟首位,並且在歐元區的形成中占據了領導地位。在德國前總理施羅德執政期間,北約發動科索沃戰爭,德軍的四架戰鬥機參戰,突破了德軍不能出國參戰的禁忌,在軍事上實現了“正常國家”。在美英向伊拉克開戰前夕,法國、德國、俄羅斯一道反對戰爭,德國的國際政治影響力大增,成為德國政治正常化的標誌。

  而日本呢,也一直在尋求“正常國家”之路。想突破日軍不准出境作戰的禁令,但美國只讓日軍出境,為美軍充當運輸隊,但不准參戰;想在美國的支持下成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從而提高日本在全球事務上的發言權,但美國先是支持,後來又對聯合國改革不怎麼感興趣,日本通過“入常”來實現正常國家的願望基本落空。

  因此,應當看清楚,民主黨的外交策略調整,實際上是日本在探尋成為“正常國家”的新路徑。不再言聽計從美國,發出相對獨立的聲音,日本就能在亞洲國家中有更多的朋友,相應地提高了政治地位;與中國等亞洲國家建立更通暢的關係,不僅能保證經濟利益,也能順勢參與到各項政治事務中,就像德國一樣不知不覺就實現了正常化。日本政要對侵略歷史從“開始承認”到“嚴肅對待”的緩慢轉變,實際上反映著日本靠近亞洲、重構東亞格局的戰略轉變。日本在對待歷史問題上後撤了一步,但在亞洲的政治參與上卻前進了一大步。 

  中國要給日本糖果與堅果 

  在外交上向來求穩、求善的中國,總是喜歡“靜觀其變”。不過,在國際舞台上,尤其是事關本國利益的戰略變局中,“先下手為強”似乎總能占到先機。你提出了要求,即便只有部分滿足,也有成果。如果你只觀察而不出擊,很可能貽誤時機,等提要求時情況已發生變化。民主黨獲勝後,美國立即警告日本與美國決裂是危險的,奧巴馬總統還專門打電話給鳩山,確認日本新政府堅持日美同盟。美國的策略,就是“先發制人”,不能確保日本緊隨美國,但至少脅迫日本不要走得太遠。

  民主黨組閣在即,中國不僅要給日本新政府一些“糖果”,比如共同維護東亞的地區和平與安全,歡迎日本在東亞及亞洲事務中發揮積極作用,讓日本更有效地介入到朝核問題談判,向日本的新能源技術提供更大的市場,支持日本要求減少對美軍擔負移駐費用及維護軍事基地的思路,如何共同開發東海油氣田等等。

  但同時,也要給日本一些“堅果”,比如要求日本不干預台海事務,不希望日本染指釣魚島,不願看到日本在離台灣距離很近的與那國島駐軍,要求日本信守“不製造、不擁有、不運進核武器”的無核三原則,在中國南海紛爭中扮演維護國際法的角色,繼續反思侵略歷史給中國及亞洲帶來的創傷等等。

  日本向何處去,日本能否成為“正常國家”,需要中國積極的牽引,“堅果”是牽,“糖果”是引,這樣才能起到“牽引”作用。中日美三方主導的東亞格局,也許更穩定,更有利於亞洲的和平與發展,中國要在這種新格局的形成中主動出擊,大膽作為。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