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邵宗海:兩岸都需要進一步解放思想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11-15 13:54:45  


  中評社台北11月15日電/中國文化大學中山與中國大陸研究所教授兼所長邵宗海今天在旺報發表文章說,如何解決兩岸矛盾與以及處理兩岸政治與軍事等敏感問題,中共國台辦主任王毅曾說過:“就是要建立互信,建立互信的基礎就是反對‘台獨’、堅持‘九二共識’”。不過這只是兩岸建立“政治互信”最基本的條件而已。 

  而進一步的“政治互信”如何鞏固,或者其他政治的議題是否還需有另外一些配套的獨特條件,至少在目前兩岸的官方文件中尚未具體提到。因此,反過來去探討“兩岸之間政治互信不足的癥結”問題,可能更有助雙方去了解台北與北京那些地方尚有歧見存在,或者說需要去增強那些條件來去除各自的矛盾。 

  文章說,從中共官方文件與領導人的談話來看,北京覺得“兩岸之間政治互信不足的癥結”,應是有些形式上的條件,台北從來沒有意願作配合,至於有些實質上的憂慮,則一直存在北京內心深處。 

  首先,所謂“形式上的條件台北沒有配合”,當然就是說一個中國的原則,台北從來沒有正式表達過贊同。雖然“九二共識”目前是兩岸可以接受的說法,不過台北詮釋的“一個中國、各自表達”看法,北京也沒有表態支持過。 

  台北沒有正式贊同一個中國 

  兩岸一旦要展開政治議題的談判,“九二共識”是否仍是雙方可以繼續會談的基礎,北京則從沒明文宣示過。只看到同一時段胡錦濤在2005年與布什總統通話時說,北京要“在一個中國原則的基礎上,協商正式結束兩岸敵對狀態,達成和平協定,構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框架,開創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新局面”。 

  而2008年年底發表的“胡六點”,更是特別在第一點提到“恪守一個中國,增進政治互信”。胡特別強調:“兩岸在事關維護一個中國框架這一原則問題上形成共同認知和一致立場,就有了構築政治互信的基石,什麼事情都好商量”。 

  這些談話在在顯示:北京在涉及兩岸重要議題談判時,沒有要放棄“一個中國原則”。而“九二共識”一詞沒有重提,也暗示它很可能不再有效運用到政治性談判。 

  其次,所謂“在北京內心深處實質上的憂慮”,則是北京從沒抹去它覺得台灣一直存有“獨立”念頭的憂慮。馬英九儘管再三強調“不獨、不統、不武”,北京還是在重要文件與談話中提到:反對“台獨”、堅持“九二共識”,是雙方建立互信的根本基礎,說明北京內心的憂慮與它對台北不表信任的反射。 

  兩岸一旦要展開政治議題的談判,“九二共識”是否仍是雙方可以繼續會談的基礎,北京則從沒明文宣示過。只看到同一時段胡錦濤在2005年與布什總統通話時說,北京要“在一個中國原則的基礎上,協商正式結束兩岸敵對狀態,達成和平協定,構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框架,開創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新局面”。 

  而2008年年底發表的“胡六點”,更是特別在第一點提到“恪守一個中國,增進政治互信”。胡特別強調:“兩岸在事關維護一個中國框架這一原則問題上形成共同認知和一致立場,就有了構築政治互信的基石,什麼事情都好商量”。 

  這些談話在在顯示:北京在涉及兩岸重要議題談判時,沒有要放棄“一個中國原則”。而“九二共識”一詞沒有重提,也暗示它很可能不再有效運用到政治性談判。 

  其次,所謂“在北京內心深處實質上的憂慮”,則是北京從沒抹去它覺得台灣一直存有“獨立”念頭的憂慮。馬英九儘管再三強調“不獨、不統、不武”,北京還是在重要文件與談話中提到:反對“台獨”、堅持“九二共識”,是雙方建立互信的根本基礎,說明北京內心的憂慮與它對台北不表信任的反射。 

  雙方都需要進一步解放思想 

  當然另方面,台北也是對北京充滿了不信任。儘管北京提過多次兩岸必然是“平等協商”,而且一旦進入兩岸政治性談判,也絕對不是中央與地方的關係。可是“一國兩制”的模式積極倡導,不就擺明了台灣遲早耍被地方化的事實?中共對台全面的軍事部署,也的確讓台北很難相信北京訴求“不會對台用武”的保證。 

  不管北京當局釋放了多少善意,只要一天沒有撤除對向台灣的導彈,那麼台灣民眾對中共呈現“不友善”的反應,就是反射出他們內心仍恐懼所存在軍事威脅,進而,當然就無法產生對北京全面的信任。 

  其實兩岸隔閡60年,彼此的社會制度與文化背景的差異,加上對統一的目標還有爭議,當然會產生信任的障礙。兩岸政治互信的不足,其癥結正是雙方尚存的一些心結,兩岸當局可能要進一步的解放雙方思想,建立彼此新的思維,來因應現階段的挑戰。


    相關專題: 兩岸二軌對話 重量級人物激烈交鋒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