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韓國媒體:和在中國相比 奧巴馬在韓空走一遭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11-24 11:38:26  


  中評社香港11月24日電/韓國中央日報報道,首腦外交裡包括“硬外交”和“軟外交”。“硬外交”包括了重要的政治、外交、經濟上的熱點問題。“軟外交”則脫離熱點問題的範疇,是主人和客人之間人性化的、文化上的交流。從影響上來看的話,“硬外交”重要而且實際,但是比起“硬外交”來,世界上很多平凡的市民們更關心“軟外交”。這是因為“軟外交”比 “硬外交”有意思。“硬外交”是諸如首腦會晤、記者招待會、晚宴等,但是“軟外交”卻可於大學講堂、街道、文化遺產、音樂會等地隨處可見。要想使首腦外交在兩國取得同樣的成功,“軟外交”也和“硬外交”一樣是必不可少的。

  奧巴馬對中國為期4天的訪問中,“軟外交”的內容也很豐富。奧巴馬見到了他同父異母的弟弟。看著弟弟,世界人民可以再次確認奧巴馬的非洲血統。奧巴馬的弟媳是中國人,白宮和中國竟然是親家。人們一定能感覺到“人類在未來會更加混合”。奧巴馬登上了萬里長城。在他轉過來的肩膀之後,萬里長城徐徐展開,還會有照片比這一場面更能彰顯兩國集團(G2)的時代嗎?看著這“在月球上都能看到”的龐然大物,人們一定真切地感受到了中國的氣勢。在上海,奧巴馬還同志氣滿滿的大學生舉行了面對面的談話,這是同中國進行的對話。

  如果將奧巴馬在韓國的20個小時看作是“硬外交”的話,某種程度上也算是一種成功。在會談和見面會上,兩位首腦對韓美同盟贊不絕口。比起金大中和盧武鉉政府,算是“友情的華麗恢復”。還出現了美國總統特使訪朝這一偌大的新聞。

  但是如果從“軟外交”來看,奧巴馬的訪韓卻是空洞無物的。雖說時間也有些短,但是奧巴馬走的路線很單調無味。奧巴馬在晚上乘飛機抵韓,美美地睡了一覺。第二天與韓國總統舉行會談並共進午餐。在韓國逗留的20個小時內,他所見到的一般民眾就只有美國大使館的職員和駐韓美軍了。他見過美軍之後就匆匆回回美國去了。他說第二天有女兒學校的演出。他就這樣走了。

  當然,韓國和中國不同。雖然中國是G2,但是韓國剛剛躋身G20。韓國沒有恩德桑喬,也沒有萬里長城,即使這樣,韓國仍然是個很特別的地方,是美國60年的同盟國,這樣的韓國,奧巴馬是第一次訪問。再加上與其他任何國家相比,奧巴馬在韓國是大受歡迎的人氣明星。到現在為止,與奧巴馬有關的書共出了50餘種,都是關於他的著作、評傳、演講文集、漫畫書等。《將自卑轉化為希望的奧巴馬的故事》售出將近30萬部。他本人所著的、理解起來有些難度的2本書也各自售出5萬多册。父母們希望子女能向奧巴馬一樣向著自己的夢想前進;青少年們為了能在面對泰山壓頂般的學習和人生中的疑問時尋找解答而翻閱奧巴馬的書。

  念及韓國人民心底的一片情意,奧巴馬不應該親自站到韓國人民面前嗎?大學講堂也好,孤兒院也行。“母親離過兩次婚,沒關係吧”,“是怎麼克服了身為黑人的那些困難的啊?”,“畢業於名牌大學本來可以賺很多錢的,為什麼去了芝加哥貧民區呢?”……如果奧巴馬能用自己獨有的語言來解答韓國青少年的問題的話,該是一次多麼令人感動的溝通啊。朝鮮問題也是如此。正值柏林墻倒塌 20周年紀念,如果能走入非武裝地帶(DMZ),宣稱“如果能放棄核武器,打破障礙的話,我們將會提供幫助的”的話,該是多麼壯觀啊。1993年克林頓曾去了板門店的“不歸橋”,2002年布什曾在現場直播的情況下在都羅山站進行了演講。

  奧巴馬的“軟外交”為何如此空洞無物,是韓國的外交能力有限嗎,要不然就是美國考慮不周?如果是美國考慮不周的話,那麼是因為韓國的阿富汗撤軍或者“消極地再派兵”令美國心生不滿嗎?韓國人民眼中的奧巴馬“只是遠遠地守望的心思”麼?


    相關專題: 奧巴馬訪問中國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