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上海什麼魅力 令美國回歸世博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5-04 00:37:24  


各國都想趁此機會與中國建立更好的關係,這乃是價值不菲的無形收益。
  中評社香港5月4日電(記者 亦昀編譯報道)舉世矚目的上海世博會華麗揭幕。究竟是什麼魅力,令200多個國家和組織抱著極大熱情並花費巨資遠道參與?外國媒體作出各自不同的解讀:《悉尼先驅晨報》認為,上海的吸引力在於它既有西方情調,又展現著中國魅力。《福布斯》雜誌指出,近年不大重視世博會的美國,這次積極回歸,是因為中國延攬數百國家和組織參與,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路透社刊文說,各國都想趁此機會與中國建立更好的關係,這乃是價值不菲的無形收益。

  澳大利亞《悉尼先驅晨報》說,上海的高樓大廈如雨後春筍般冒起,據估計過去20年超過4000幢建築物在這個城市拔地而起。眼前的上海,正處於史上最佳狀態,世博園區更令人印象深刻。那個紅彤彤的、貌似大飯碗的中國館,自然最受矚目。它高63米,比園區內任何其他建築物至少高出兩倍。

  上海吸收了種種西方情調,同時展現著中國的魅力。Lonely Planet這樣形容上海:“創意向熱鍋上的油一樣拼發出來,各種項目紛紛上馬”。

  享譽上海餐飲界的米氏餐飲創始人Michelle Garnaut觀察到,上海各方面都開始邁入成熟,不僅僅是在硬件上。“當年我第一次來到這裡時,它已經沉睡了80年,還是死氣沉沉的。”她說:“現在,從藝術到思想領域,各方面都取得了進展。”

  《福布斯》雜誌特別關注了美國參展此次世博會的曲折過程。原來,美國國會1994年通過了一項法律,規定政府不可以再花費公帑在世博會上,從此,美國參加世博不得不通過私人企業籌集資金,世博會也慢慢淡出美國人的視野。美國缺席了2000年德國漢諾威的世博會,上一屆的日本愛知縣世博會,美國館也是由東京的美企出資建設營運的。
 


【 第1頁 第2頁 】 


    相關專題: 中評社編譯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