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新華社批地方政府救樓市 與宏調大環境“撞車”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9-16 10:00:33  


西安政府出台政策助熱樓市引發質疑。圖為本月在西安新落成的商品房。(來源:文匯報 資料圖片)
  中評社香港9月16日電/新華社15日發表《如何看待政府“救市”——一些地方政府出台購房補貼政策引發爭議》指出,近段時期,一些地方政府悄然推出刺激樓市回暖的優惠政策,此舉與宏調大環境“撞車”,動機和時機都值得質疑,地方政府應把房地產市場帶入理性發展的軌道上來。 

  文章介紹,今年以來,一度只漲不跌的中國城市房價漲幅出現回落,加之開發商資金鏈緊張,一向紅火的土地交易市場流拍現象此起彼伏,這導致地方政府土地出讓金減少,而在一些房地產開發量大的城市,土地出讓金要佔到當地財政收入的40%甚至一半以上。 

  土地收益佔地方財政一半 

  一些地方政府紛紛推出旨在“激活”房地產市場的新舉措。8月份,瀋陽市政府宣佈了一系列“暖市”方案,包括將重啟購房補貼政策、提高住房公積金貸款的年限和限額等。河南省政府規定,自9月1日起,河南省居民購買商品房可減免房地產交易契稅、降低首付房款、延長貸款期限等,同時可享受到商業銀行所提供的房貸最優惠利率。廈門、長沙、成都等地也相繼出台包括購房入戶、免稅降稅、購房補貼等購房優惠措施。 

  9月4日,西安市政府出台政策:西安市民在08年9月4日至09年12月31日期間,購買商品房均可在辦理房產證時獲得購房款總額0.5%至1.5%的政府補貼。此舉受到部分市民的歡迎,也受到一些市民的反對:“以財政補貼給購房者,好像是幫了老百姓,其實是替房地產商托市,與其對購房進行補貼,不如讓高房價在市場調整中下跌。” 

  新華社指出,04年以來,國家採取了一系列措施對房地產市場進行持續調控,累積效應開始顯現,中國樓市高房價開始出現鬆動跡象,樓市成交量大幅萎縮,購房者持幣觀望的氣氛濃厚。此時各地相繼推出的“暖市”優惠政策,難免被認為與宏觀調控的大環境有“撞車”之嫌。人們有理由質疑:此時“救市”,動機是否合理?時機是否合適? 

  名為“暖市” 實為“托市” 

  陝西省房地產研究會會長王聖學認為,一些地方政府出於經濟減速的憂慮“促銷救市”,在當前房價遠未回歸理性之時,顯得有些草率,與國家當前整個的宏觀調控政策也不符,這其中一個深層次原因就在於房地產行業是地方投資和稅收的重要來源,其持續低迷將對地方經濟造成一定打擊,造成GDP增長減速,這是地方政府最不願意看到的。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的專家指出,一些地方政府“坐不住”的原因就在於,擔心房地產市場轉冷,地方政府的GDP、財政收入會受到影響,而不是真正的“讓利於民”。 

  西安丹尼爾集團總裁王國慶說,樓市遇冷,恰是抓經濟適用房、廉租房建設的最佳時機,滿足更多低收入者的住房需求。 

  顯然,樓市調整、讓房價理性回歸已是大勢所趨,地方政府應該利用近期全國房地產市場冷卻之機,利用適當的政策調控,把房地產市場帶入理性發展的軌道上來。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