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經濟觀察網:德國比希臘更應該退出歐元區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5-15 11:20:46  


  中評社北京5月15日電/經濟觀察網刊登署名張茉楠的文章說,弱國不走,強國不留。事實上,放棄曾經象徵經濟實力和穩定的德國馬克而啟用歐元可能是許多德國人心中永遠的痛。在德國,支持希臘的主張並不受歡迎,人們普遍擔心歐元會成為疲軟的貨幣。從長遠來看,德國退出歐元區也許比希臘退出更有意義,德國更需要一個貨幣更堅挺但差異化更小的貨幣聯盟。

  全文如下:

  7500億歐元的聯合金融救助方案和歐洲央行資產抵押規則的放寬顯然降低了希臘的短期流動性風險。然而,這些舉措並未消除希臘的長期清償力風險,更為嚴峻的是歐元“區域規模效應”並未能給歐元提供“價值保證”,反而可能增加歐元分裂的長期風險。

  11日德國內閣稱,在對歐洲7500億歐元的救助計劃中,德國出資至多1476億歐元。同時,根據歐洲央行的資本比例,在4400億歐元擔保貸款池中德國對應的出資額將為1230億歐元,但由於不清楚多少國家會提供貸款,因此德國的出資額可能會更多。

  這一高額救助案在德國激起了在野黨、媒體以及經濟專家的質疑,德國主要媒體均認為,這一救助案對於解決真正的歐元區國家赤字嚴重的問題並無多大幫助,相反還增加了新的風險——這讓原本就出現問題的歐元面臨進一步下行的壓力,甚至引發歐元貨幣體系的危機。如果歐盟此次新增的5000億歐元的資金不能起到穩定“問題國家”的作用,那麼這一史無前例的救助案只是在拖延問題的爆發,而不是在解決問題。

  對犯錯誤的國家施以援手,從而增強歐元區的凝聚力,但同時可能威脅到貨幣穩定,這種做法對嗎?抑或,任由犯錯誤的國家違約,從而強化貨幣信譽,但由此削弱歐元區的凝聚力?在單一貨幣誕生前,德國可以避免此類選擇:只須讓缺乏競爭力的國家貨幣貶值即可,然而現在,歐元區似乎陷入了一種邏輯上能行得通但事實上恐怕行不通的“悖論”。

  看來,歐元區現在面臨的最大問題不是債務問題而是歐元貨幣制度的重建問題。歐元區經濟一體化的制度模式非常獨特——在分散的“財政”與統一的 “貨幣”制度下,貨幣一體化使貨幣區內各國失去了獨立的貨幣政策能力,但各國獨立的財政政策則有超支的內在動力。早在2003年,歐洲的政治聯盟進程已明顯陷入停滯,其部分原因在於,經過接連的擴大之後,歐盟已成為一個過於龐大、鬆散的俱樂部。區內部分經濟體的赤字規模實際上就已經超過了3%的安全控制線,如核心國的法國與德國,當年赤字規模占GDP比例分別達到4.1%和4%。在無獨立貨幣政策和匯率政策的環境下,赤字財政成為大部分歐元區國家刺激經濟的主要手段,增發國債便成為各國傾向性選擇,造成赤字和債務負擔普遍超標,旨在確保歐元區財政紀律的《穩定與增長公約》事實上已經破產。

  歐洲整合、單一貨幣區建構,反而加劇了區內發展不均衡。根據歐盟委員會近期的歐元區季度報告,歐元區16國的競爭力差距逐步擴大,在金融危機爆發之前的10年間,德國、芬蘭等國家的競爭力相比其他成員國穩步提升,德國的GDP獨占歐元區GDP總規模的1/3。特別是2002年歐元現鈔流通後,德國從2003年到2008年持續保持世界第一出口大國地位,而其區內貿易比例高達70%。相比之下,包括歐元區三個大國法國、意大利和西班牙,特別是希臘和葡萄牙都出現了競爭力大幅下降,實際有效匯率被高估。希臘等國勞動力成本較低且缺乏金融資本,自然成為資本的淨流入國,即債務國,嚴重考資本借貸支撐,透支消費,政府財政債務化,直至醞釀了“累積債務危機”。

  另外一個歐元區的失衡問題就是,貨幣紅利和貨幣責任不對等,“搭便車”現象突出。歐元區是由具有共同利益的若干成員國組成的貨幣聯盟,這種貨幣聯盟利益具有公共產品的特征,因此聯盟中的每一成員都有以最小的代價謀求自身最大化利益的內在動機,這就是為什麼每一成員都有“搭便車”而坐享其成並產生負外部性的傾向所在。“PIIGS五國”的貨幣波動性明顯要高過其它幾種歐元區原有貨幣,在歐元區成立後,他們獲得了穩定的貨幣環境,包括較低的匯率波動、穩定的物價、低廉的融資成本和廣闊的金融市場,使得希臘等國能夠享受低廉借貸成本以維持經濟增長,從而掩蓋了其生產率低但勞動成本高等結構性問題。相關數據顯示,希臘、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實際有效匯率被高估超過10%。同時低利率使其政府能夠以更優惠的條件為債務融資,掩蓋了公共財政的潛在問題。事實上,除了德國外,大部分歐元國家的經常賬戶都為逆差,且在1998年至2008間出現急劇惡化:愛爾蘭經常項目餘額了下降6%,經常項目赤字達到 5.2%;葡萄牙經常項目赤字擴大超過5個百分點,至12.1%;西班牙經常項目赤字擴大8.3百分點,至9.5;希臘經常項目赤字更是擴大11.6個百分點,達到14.4%的創紀錄水平,喪失了經常賬戶融資的能力。

  弱國不走,強國不留。事實上,放棄曾經象徵經濟實力和穩定的德國馬克而啟用歐元可能是許多德國人心中永遠的痛。在德國,支持希臘的主張並不受歡迎,人們普遍擔心歐元會成為疲軟的貨幣。如果希臘救援方案正式啟動,那麼德國的反歐元勢力也可能大大增強。如果更多的國家需要獲得金融支持,無疑會進一步加強德國國內反對歐元的呼聲。近來德國應退出歐元區尋求更堅挺貨幣的呼聲越來越高,德國應退出歐元區的觀點來自於國內強硬派和海外的歐元反對派,前者向來不甘心德國馬克時代的結束,後者則認為德國模式給歐元區其他成員國造成太大壓力。德國鷹派認為,本國應自行決定高盈餘、強勢貨幣和低通脹的政策,而不是被相對弱小的鄰國拖後腿。歐元鴿派則希望歐洲其他地區不必接受德國模式,將低估本幣作為調節手段,彌補損失的生產力。其實,幾派說的都有其合理性,這只是一個問題的不同方面。從長遠來看德國退出歐元區也許比希臘退出更有意義,德國更需要一個貨幣更堅挺但差異化更小的貨幣聯盟。


    相關專題: 希臘債信危機延燒全球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