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時報痛斥麻生 代表美主流知識分子意見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2-19 10:12:59  


  美國最有影響力的媒體之一《紐約時報》2月13日發表社論,痛批日本外相麻生太郎的歷史觀和外交藝術。這已不是《紐約時報》等西方媒體近段時間第一次刊文批評日本的外交政策了。對于這些言辭激烈的指責,14日出版的日本報紙卻罕有報道。麻生在14日上午的記者招待會上被問到此事時表示,“沒有讀那篇文章,什麼也不能說。批評是自由的,無須一一發表評論”。但又表示,如果批評中有錯誤的部分,可能將不得不有所反應。

  西方媒體對于中日關系的關注已成一種既成事實。美國輿論已開始認識到日本本性難改,擔心“養虎為患”。《紐約時報》作為美國輿論的風向標,其社論被認為代表了美國主流知識分子的聲音。這向人們發出一個信號,對日本的指責之聲也許會更多地在美國及其他西方媒體中響起。

  13日,《紐約時報》以《日本的無禮外相》為題發表社論,嚴厲批評麻生太郎自去年秋天出任外相以來的一系列荒謬言辭。社論指出︰“日本外相麻生太郎關于二戰時期日本軍國主義、殖民主義和戰爭罪行的煽動性言論反映出他既不誠實也不聰明。”社論認為,日本的歷史教材中從未正面闡述其二戰期間大規模綁架韓國年輕女性,使之成為性奴隸,在中國人身上進行化學武器試驗以及殘酷殺戮數十萬南京平民的罪行,難怪會激起周邊國家的憤怒。

  對于麻生近期美化對台殖民教育、宣稱中國的軍事建設是對日本的“重大威脅”的謬論,社論認為,這是在給中日關系“火上澆油”,還給自己要迎合的人幫了倒忙。“麻生的外交藝術和歷史觀一樣糟”。

  自去年10月小泉第五次參拜靖國神社以來,《紐約時報》已多次批評日本的外交政策。2005年10月18日該報發表社論,認為小泉不該用參拜進行挑釁。

  “參拜是對死于日本戰犯手下的被害者後代的蓄意侮辱。”今年2月11日,《紐約時報》在介紹日本讀賣新聞集團會長時,重點強調了其主張日本應反省戰爭罪行、反對小泉參拜的觀點。

  近期日本政客屢放厥詞也遭到了除《紐約時報》外的很多西方媒體的批評。美國《波士頓環球報》8日發表社論說,要警惕麻生等日本“右派政治家”對近鄰國家的挑釁。法國《世界報》10日也以《日本人的記憶被涂上了毒》為題報道說,小泉連續5年參拜靖國神社,“盡管是以私人名義,但是在別人看來,就是在贊揚遭到國際法庭制裁的人物,想要為軍國主義的過去開脫罪責”。“只有日本人自己正視戰爭責任,才能從歷史問題給日本與鄰國關系造成的不良影響中擺脫出來”。

  對于西方媒體的指責之聲,日本媒體主要有兩種態度。一是視而不見,這也是被采用最多的方法。在14日清晨出版的日本主要報刊中均找不到《紐約時報》的報道。第二種則是反咬一口,抱怨對日本不公。14日上午,日本《每日新聞》和《讀賣新聞》先後在其網站上報道了這一消息。並在晚刊中,在很不顯眼的位置、寥寥幾筆報道了此事。對于《紐約時報》的話並沒有過多引用。《讀賣新聞》在簡單帶過了《紐約時報》對麻生的批評後指出,《紐約時報》是美國媒體中批評日本領導人歷史觀的“急先鋒”。並對《紐約時報》關于隨軍慰安婦和南京大屠殺的數字采用了中韓兩國的立場表示不滿。認為這一報道明顯傾向于中韓,對日本不公平。

  日本對美國批評日本的文章冷眼相對,而對于美國對華不友好的聲音卻十分積極。只要一有講中國不好的報道,一些日本媒體總是很快地進行報道。在本月3日美國國防部公布了4年一度的國防評估報告後,《產經新聞》等日本報紙馬上進行了非常詳細的報道,全面介紹了該報告是怎樣警惕中國,又是怎樣調整軍事部署來對付中國的。前幾天,美國能源部發表了一篇關于中國能源問題的報告,日本《經濟新聞》在介紹時說該報告比較中立,並沒有過多指責中國。而《產經新聞》和《讀賣新聞》在報道時則強調了報告中的負面部分,指美國在警惕中國與一些有問題的產油國家的交往。

  除了媒體的擔心,一直沉默的美國政府也開始表明立場,將矛頭指向了日本的外交政策。3日,白宮國家安全委員會亞洲事務前高級主任格林在訪問日本時暗示小泉應停止參拜,他認為日中關系關乎美國亞洲戰略。13 日,布什政府前高官和部分專家在華盛頓舉行的日中關系研討會上警告說,亞洲兩個大國所面臨的一場潛在的軍事沖突,有可能會把美國拖下水。美國專家稱,對東亞地區爆發戰爭的擔心要超過台海地區。對美方的警告,日本外務省發言人表示,處理惡化的日中關系已變得至關重要。(稿件來源: 倍可親網訊) 


    相關專題: 不顧鄰國感受 小泉再拜靖國神社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