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日本民眾強烈質疑小泉外交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3-02 10:18:06  


  中評社香港3月2日電/一項日本的最新民意調查顯示,日本民眾認為小泉內閣“在外交上可以期待”的竟跌至0.3%的歷史最低點。分析人士指出,這顯示日本民眾對小泉外交能夠增進日本的國家利益已經不抱任何希望。

  據最新一期的環球時報報道,共同社發表的民調還顯示,對外交的失望情緒也拉低了對小泉內閣的整體評價,小泉內閣的支持率又有所下降,而支持小泉的最大理由仍是“沒有其他合適人選”,占38.2%,比上次增加了8個百分點。

  東京分析人士指出,共同社組織的這種民間調查是不定期的,選擇在此時亮出這樣驚人的結果,無異於給小泉亮出了一張黃牌,這是媒體以自己的方式在向政府提出警告。近來,記者在日本也有這樣一種體會,小泉在外交上“忽悠”日本民眾的招數已經不管用了。日本國內反對參拜靖國神社的民眾人數在不斷增加,越來越多的日本人並不因為中韓等國反對小泉參拜,而盲目地站在民族主義的立場上支持小泉。許多人把參拜比作抽煙,他們對記者解釋說:“不能因為別人反對抽煙,就說抽煙是正確的行為。”據《朝日新聞》最新的民調,有46%的日本民眾反對下屆首相“參拜靖國神社”,支持者僅為28%。

  報道分析,“山雨欲來風滿樓”,0.3%這個數字的出現,並不是一個孤立事件。算起來,在日本國內掀起的這一波對小泉外交政策的質疑和攻擊,是以《讀賣新聞》的反戈一擊為標誌的。2月號的雜誌《論座》刊登了一篇長篇報導,全文介紹了《讀賣新聞》集團會長兼主筆渡邊恒雄和《朝日新聞》社論主筆若宮啓文的對話。渡邊旗幟鮮明地反對首相參拜靖國神社、批判遊就館、主張檢驗戰爭責任,兩位總編都認為“只要日美關係好,亞洲外交就會順利”是一個愚蠢的短見,並說下任首相如果仍然選擇參拜,日本的亞洲外交就徹底完了。據披露,日本政治中心永田町附近的書店裏,2月號《論座》一上架就被搶購一空,官員們終日興奮地談論此事。

  在日本五大全國性報紙中,《朝日新聞》、《每日新聞》、《日本經濟新聞》一直反對首相參拜,反對美化戰爭,而《產經新聞》和《讀賣新聞》以前則支持首相參拜。因此,正如若宮啓文2月26日在其個人專欄中撰文指出的,自認“保守”的《讀賣新聞》與極端右翼劃清界限具有重大意義。不僅如此,記者近日在東京的書店裏還發現了《讀賣新聞》政治部推出的一本新書:《變外交為打架的男人———小泉外交2000天的真實》。書中詳細分析了小泉每一次出訪和處理外事時使用的粗線條手段,並對此提出批評。諸如書中寫道,小泉2003年在墨西哥會見了中國領導人江澤民後,隨即私下裏強硬地對日本記者表示:以後還將年年參拜靖國神社,從那以後小泉就永遠喪失了與中國領導人正式會晤的機會。

  報道說,如果說幾年前,日本民眾還對小泉卸下“歷史包袱”、爭做“亞洲霸主”的言論深信不疑,那麼現如今,在事實和媒體的共同“教育”之下,他們對小泉外交政策的理解顯然理性多了。記者日前參加了一個出版界人士組織的私人聚會,許多人在席間談起日本的外交都是不置可否。有位專職科技刊物的老先生表示,日本對美國和對亞洲的外交都進行得不好。對美國的言聽計從使得日本失去了許多“本該向美國爭取的利益”,而在亞洲,以前辛辛苦苦在東南亞以及韓國人心中建立的良好形象現在卻“被中國取代”。

  一位元日本朋友告訴記者,民眾對小泉外交的不滿從去年年底就集中爆發了。當時小泉為了討好美國,下令解除美國牛肉進口禁令,導致不合格美國牛肉再次進入日本。這次“烏龍”事件,讓民眾對小泉的外交失望到了極點。他說,小泉為了改善其外交處境,竟然拿日本民眾的健康開玩笑,討好美國,這種“以美為尊”的外交路線令人反感。

  在亞洲外交問題上,自小泉去年10月17日再次參拜靖國神社以來,不僅中日之間高層交往長期斷絕,韓國也取消了原定的首腦互訪行程,在東亞峰會上日本又鎩羽而歸,近來甚至出現了東南亞國家領導人每次會見小泉或麻生,都要勸其終止“參拜”,緩和與中國的關係。有的日本民眾對此深感羞愧:“我們儼然已經成了亞洲的壞孩子了。”

  於是,現在在日本出現了一種奇怪的現象。本來,一國的外交應該服務于國民,促進國民與他國的正常交往,而現在,日本人在與中韓等鄰國進行民間交往中往往刻意排除政府的外交影響。日本最大的經濟團體“經團聯”會長奧田碩,今年年初公開聲明,希望小泉政權能夠改變亞洲外交路線,最好在其任期內就實現與中韓之間的首腦互訪。前幾天,經濟產業大臣二階俊博訪華期間,日本媒體竟然紛紛用“置首相和外相於‘蚊帳之外’”來形容目前的中日人員交往。長期從事中日貿易的日本朋友認為這是不得已的下策,他們說現在中國對小泉、麻生不抱期望,所以只能靠非外交的領域,從經濟合作中尋找突破口和中國接觸。他們擔心長此下去,日本民眾會失去對外交的正常定義。

  報道指出,以前,小泉之所以敢對中國、韓國甚至俄羅斯推行其強硬外交,所倚仗的一是他“居高不下”的支持率,二是美國的支持;現在,這兩個支柱都出了問題。分析人士指出,美國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是日本國際上“唯一”的朋友,如果美國放棄對小泉的支持,小泉將會馬上就陷入無助的“悲慘境地”。而近來,與日本國內輿論相呼應的是,美國政界和學術界對小泉參拜的負面效應的理解也越來越客觀,越來越深入。美國《紐約時報》前不久曾公開批評日本外相的“歷史感和外交感非常的差”,美國高官紛紛暗示小泉應停止參拜。美國不再不分青紅皂白地支持日本,這就使得小泉單邊主義外交的一大支柱出現了裂痕。

  與此同時,日本國內質疑小泉的聲音有增無減。東京有分析家指出,小泉之前的三位首相在亞洲外交上都有所建樹,唯有小泉不但無功且遺禍不小。著名政論作家立花隆發表文章,指出輿論的一邊倒會對小泉的“靖國外交”產生致命的打擊。人們清楚地記得,就在一年前,國際上對小泉的批評還絲毫沒有動搖其在國內的支持率,甚至“八一五”之後小泉還在眾院選舉中大獲全勝。但2月26日共同社的民調顯示,外交上的表現已經成為影響小泉支持率的重要因素。

  小泉推行單邊外交,之所以陷入僵局,一大原因就是他忽視了日本實力的局限性。對日本而言,根本沒有能力和整個亞洲為敵。去年的“入常”失敗已經說明了一切。但直到去年12月,日本外相麻生太郎還大談“日本有資格成為亞洲的領導”,在隨後舉行的亞洲峰會上,又主動充當美國的代理人,企圖與美國一起控制東亞一體化發展的進程,這當然是違反了廣大亞洲人民的利益,被唾棄是必然的結果。

  分析人士指出,對小泉而言,現在已經走上了政治不歸路,為了保持其“政治晚節”,只能硬著頭皮在錯誤的道路上繼續走下去。但小泉魯莽的單邊外交帶來的紛擾,必然有一個“終點”。小泉原本是打算在不到一年的任期中,為其後任定下外交政策的強硬基調,但現在看來,他留給後任的會是一個爛攤子。他的後任不僅面臨著如何改善亞洲關係的問題,也將面臨著如何與美國正常相處,爭取權益的問題。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