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再來幾次危機 歐洲才會學乖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8-21 21:33:04  


  聖地亞哥歐元債券的誕生很可能已經不遠了。這個用來解決歐洲金融危機的辦法曾經被嗤之以鼻,現在搖身一變,成了挽救歐元唯一可靠的方法。歐洲央行的國債買入計劃並未使希臘、愛爾蘭和葡萄牙免於救援。西班牙和意大利也一樣。

  但西班牙和意大利太大了,沒人救得了。新的歐洲金融穩定基金(EFSF)無法勝任這一職責。而且將EFSF擴大到足夠規模將大大增加法國的貸款,這將不利於法國,將其置於投機衝擊的風險之下。

  此時就需要歐洲債券出馬了。五個受困國家需要發行數百億歐元新債務,並對更大數額的舊債務實行展期。市場上在很久以前就已難覓希臘、愛爾蘭和葡萄牙發行的債務的買家了,很快,意大利和西班牙債也將無人問津(或者要求極高的利率)。但市場對於由整個歐元區的信譽作支撐的債券是不會失去興趣的。

  歐元債券可以降低歐盟兩個受困大國的借貸成本,也可以讓德國和歐盟狀況良好的北歐國家的納稅人免於為南歐成員國再次掏錢施救。

  關於是否以及如何引入歐元債券的爭論集中在如何設定合理的發行限額上。如果不設限,不知收斂的國家就會毫無節制地花錢,而成本則由節儉國家來承擔。歐元推出後,借德國低利率之東風,歐元區地中海國家出現了貸款繁榮。不難理解,人們很不願意讓這一幕再次發生。

  但在限額是否應該設在GDP的60%的問題上斤斤計較也沒有抓住重點。誕生了歐元和歐盟的馬斯特裡赫特條約生效至今已過去了十九年,這十九年的經驗令人信服地表明,這樣的限額是不具有強制性的。有恃無恐的國家一俟政治環境合適就會無視這一限制。此外,當債務危機逼近的時候,各種各樣的免責條款就會應運而生,棄權聲明會紛紛冒出,新債買家會排成長隊。

  因此,問題並不在於當債務接近限額時怎麼辦,不管這個限額是高還是低。問題在於怎樣在一開始防止債務接近這個限額(當然發生了極端或反常事件時另當別論)。而要解決這一問題,你需要的是財政規則。

  財政規則是事先確定的機制,用於約束支出或赤字。根據IMF的研究,全世界有80個國家採用了某種類型的財政規則。

  但並非所有的財政規則都是一樣的。如果規則太鬆,則會淪為皇帝的外衣。如果太緊(比如用憲法修正案的形式規定預算必須平衡),則財政規則就會帶來問題,而不是解決問題:想想看,如果失業率高達21%的西班牙被迫在一夜之間消除其巨大的財政赤字,會造成怎樣的經濟和政治混亂。

  從地緣政治上說,瑞典和智利稱得上是兩個極端,但兩國均非常成功地運用了成熟的財政規則。智利設立了一個按周期調整的財政平衡目標,即,在考慮了商品價格和國內產出與趨勢水平的離差之後,必須實現財政平衡。

  2005年左右,商品價格出現了大繁榮,根據規則,智利應該保持巨大的預算盈餘。智利也的確做到了,償還了幾乎所有公共債務,還攢下了一大筆備用資金。當金融危機爆發後,智利還有錢實施激進的財政刺激,抵抗金融市場的不利局面。

  當然,沒有哪個財政規則可以應付所有意外事件。這就是為什麼需要一個獨立的財政委員會來管理財政規則的原因,正如需要一個獨立的央行來實施以通脹為目標的貨幣政策。歐洲很難在如何組成這樣一個委員會的問題上達成一致,但要在歐洲央行委員會的組成上達成一致更難。

  歐元債券加財政規則:這就是解決歐元危機的最佳之道。不幸的是,歐洲領導人是不會認真考慮這一點的,要讓他們學乖,還得再來兩三次危機。(作者:安德列斯.貝拉斯科是前智利財政部長)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