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英九:跨越對立 創造條件 終極統一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2-14 08:52:24  


馬英九強調,要跨越對立,為兩岸統一創造有利條件。
馬英九英國倫敦政經學院開講,現場座位只有500位,卻吸引上千名民眾到場。
  中評社香港2月14日電╱國民黨主席馬英九昨天在英國發表重要演說,為國民黨的兩岸政策定調。他具體建議,以和平協議為中程目標,做為未來數十年和平互動的基本框架。馬英九強調,要跨越對立,為兩岸統一創造有利條件;當兩岸間的整體發展條件趨於成熟時,以兩岸的終極統一作為選項。

  據聯合報報道,馬英九是在北京時間十四日凌晨在倫敦政經學院,以「跨越對立:東亞和平的新願景」為題,發表專題演說,完整闡述他對兩岸關係的看法。

  馬英九說,在他領導下的國民黨,願為中國大陸的進步發展做出貢獻;兩岸應終止內戰,在互信、追求和平繁榮共同願景的基礎上,癒合傷口,跨越對立,建立具建設性的新互動關係。

  他說,國民黨將依據「胡連會」共同願景,繼續推動經濟、社會與文化交流,若國民黨能贏得二○○八年台灣總統大選,將嘗試恢復兩岸間以九二共識為基礎的政治對話。他認為兩岸協商出的和平協議能否成為穩定的互動框架,關鍵在兩岸能否克服政治阻礙。

  對於台灣的國際處境,馬英九指出,卅多年來台灣兩千三百萬人民在國際社會中,一直沒有真正的代表,被拒絕參與多數國際組織,這點反被台獨論者大加利用,認為唯有與中國大陸徹底切割,才能重返國際社會與獲得尊嚴。

  馬英九說,國民黨反對任何「現狀的片面改變」,反對所有非和平、違憲的現狀改變手段;「中華民國憲法」是一部一中憲法,因此國民黨不排除當中國大陸在政治民主、經濟繁榮和社會福祉方面的發展可以與台灣相互調和時,以兩岸終極統一作為選項;但因台灣已是完全民主,要實現兩岸統一必須取得台灣人民的同意,國民黨沒有統一時間表;無論對台灣還是對大陸,統一都不具有急迫性。 

  他表示,兩岸間政治關係因一九九六年台灣第一次總統大選時導彈危機,開始陷入僵局,雖然在一九九八年,台灣派遣企業家辜振甫赴中國大陸協商,使情況獲得改善,但李登輝於一九九九年接受外國記者專訪時,一席「國與國的特殊關係」談話,又使兩岸政治互動再度停滯不前。

  而二000年政黨輪替後,陳水扁為討好民進黨內部分離主義者的種種舉措,更導致兩岸關係雪上加霜,並最終加劇為二00五年三月十四日大陸「反國家分裂法」的制訂,及民進黨在台北市所發動的二十七萬五千人大遊行。

  他指出,為化解兩岸政治僵局,國民黨前主席連戰去年四月赴大陸進行「破冰之旅」,這趟包含與中共總書記胡錦濤會面的「和平之旅」,是一次偉大的和解行動,不僅消解兩岸間緊張關係,也為國民黨未來兩岸政策奠定基本方向。

  有關兩岸和平發展的中程目標,馬英九說,雙方協商出一個可行的和平協定,並以此作為指引未來數十年間兩岸和平互動的基本框架,這種和平穩定的互動框架能否實現,端看能否克服一些依然存在的政治阻礙。

  他認為,對「承認」的心理需求,並不能用來合理化片面的分離主義行動,因為在分離主義之外,還存在著其他更有效、代價更低的政治選擇。更何況,「承認」未必會隨著台獨分離主義行動而來,世界上少有國家會願意在這個極高度敏感的問題上,不惜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決裂而承認一個獨立的台灣。 


    相關專題: 馬英九--英才繼起、如日之升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