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馬英九高明 政治也能在笑語中進行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3-29 10:19:49  


  中評社香港3月29日電/台灣《聯合報》今日發表題為〈馬英九美國行:政治也能在笑語中進行!〉的社論說,馬英九今日返台。他這次訪美十日的最大特色,是到處都能聽到笑聲。與僑社聚會不用說,賓主間笑語盈庭;紐約市長彭博贈他一枚別針,馬英九說:「我別著它去血拚有沒有折扣?」連記者都笑出聲來;回答了一位開三小時車前來的大陸留學生的問題之後,馬英九補了一句:「你回去開車要小心!」又是哄堂一笑。 

  大體而言,馬英九這次在美的「演出」,也許較在島內的表現還好些。他的英語能力與西式邏輯,迅速拆解了與美國主人之間的藩籬;他的留美經歷,使他甚至能與大陸留學生使用校園語言。常在娓娓道來之間,穿插幾個幽默,立即就有滿室生春、賓主皆歡的效果;這是馬英九在台灣的選舉野台戲上表現不出來的人格特質。 

  社論指出,台灣的政治對話場景,極少聽到笑聲(三寶及惡意的戲謔不算)。有時被營造成追悼會那樣的悲戚,有時被堆砌成戰爭誓師那般的壯烈;不咬牙切齒,好像話就說不下去;不眥裂髮指,好像道理就站不住腳。台灣的政治主調是悲情與仇恨,因此聽不到笑聲。政治人物似乎覺得,倘若自己帶動笑聲,或容許群眾認為可以談笑以對,他的政治魔法就破了功! 

  社論認為,馬英九這次訪美,與美國主人談笑風生,甚至與大陸留學生也能相互以鄰居朋友式的語言對話;滿堂自發的笑聲與掌聲,至少呈現了一種沒有敵對戒備的交流情境。而且,雖有人說馬英九此行無甚新意,但在串場的笑聲中,馬英九可能在不知不覺間已然大幅調整了台美中的三邊互動氛圍。 

  例如,在幾場大陸學人參與的場合中,可以證實台灣的政治領袖確實據有與大陸人民對話的制高點。馬英九向大陸學人解釋兩岸暫無統一的可能,並稱兩岸若談統一,前提是:「自由、民主、繁榮,及台灣人民的同意」。然而,在場的大陸學人無人對此種論述提出異議,且馬英九亦不無已在知識良知上說服他們的可能性。甚至有一名大陸學生問馬英九:「你能為促進大陸政治民主做些什麼事?」 

  兩岸為何不能在會心一笑中交換人民的心聲?馬英九的小規模實驗,似乎證實了這種可能性。

  其次,馬英九流利的英語也立即使他站在與美國主人對等的地位。他表現出願意與美國共同使用「維持現狀」的政策架構,然後技巧地把「中華民國」包裝在「現狀」之中,並在有意無意間強調「維持現狀」儼然已是「一個中國」的上位概念。毫無隔閡的英語能力,如話家常的表達方式,使馬英九能將這些「無新意卻有深意」的思維包裹在笑語中傳播出去。 

  社論認為,倘若比較李登輝、陳水扁與馬英九的訪美表現,馬英九沒有豪奢的行色,而住平價旅館;沒有宗教禮拜似的政治聚會,而在教室裡與兩岸學生開講;沒有戲劇台詞般浮誇矯情的片面政治宣教,而在笑聲和家常語言中進行對話……。一種是殺氣騰騰,悲情壯烈;另一種則是談笑不羈,親切自然。一種是美國主人防賊一樣就怕你說錯話,另一種則彷彿是兩方互聽心曲。一種是大陸旅美人士叫囂抗議,另一種是與大陸學人同堂「侃大山」。這不僅是兩種不同的表達形式,其實也是不同的人格層次,更是不同境界的政治操作能力。為什麼政治不能在笑語中進行? 

  社論指出,台灣的政治人物沒有自信、沒有能力將政治視為日常與正常的事物來處理,所以要用戲劇性的語言來剪裁政治、炒作政治,並將政治變成了與真實世界嚴重脫節的戲台與劇場。馬英九此行把日常笑語帶入了台美中的三邊互動,使得賓主之間共演應酬戲的味道降到最低,這當是他此行的成功之處。 

  馬英九回台,各種品頭論足的說法勢將湧現;而他此行的論述與表現,確實仍多可以求全改善之處。但總的來說,他至少已在十日內大幅改變了台美中之間的互動氛圍。 

  社論認為,不能說只因馬英九的英語好,有以致此;他的思維內涵及人格特質,應皆是他能在談笑中完成此次台美中重大互動的主要原因。 


    相關專題: 馬英九訪美 華府期待扁焦慮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