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蔭權“肉緊”,喜怒易形於色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7-27 10:09:38  


曾蔭權(右)參觀香港運輸署的緊急事故協調中心時,不滿至今仍未採用全球衛星定位系統,署長黃志光(左)回應說﹕「我知道……」
  中評社香港7月27日電/點評香港特首曾蔭權,不少政界中人皆以“喜怒易形於色”形容之,但香港市民過去對他如何“燥動”僅在於“耳聞階段”,而在香港亞洲電視特備節目《特首的一天》中,特首大怒的“真面目”終於讓大家“眼見為實”。原來,有一次香港紅磡海底隧道有汽車着火,導致交通大擠塞,曾蔭權後來視察運輸署緊急事故協調中心時,便“肉緊”地批評香港落後於亞洲其他國家及地區,並強調香港要從危險中找到機會,才能提升特區政府的施政水平,回應市民訴求。 

  香港《文匯報》報道,凡遇上突發性事件或重大危機,曾蔭權都親力親為,急謀對策處理、善後;凡見有政府部門、職員做得不足夠的地方,則會直接作出批評,有時難免“七情上面”,故“曾蔭權脾氣不好”便成為了大家對曾特首的印象,而是次節目以一宗事例,為曾特首“平反”。

  原來,在今年六月初,香港紅磡海底隧道有汽車起火導致交通大擠塞,曾蔭權事後到運輸署的緊急事故協調中心視察,看到紅隧塞車的情況時,即問起運輸署職員:“譬如發生大火,這裡至少擠塞半個小時,嘩,半個小時會塞到哪裡?”聽說職員是靠肉眼作判斷,他不禁怒上心頭:“為何至今,香港仍未有幫助駕駛人士,安裝避過塞車的全球衛星定位系統?” 

  他指出,日本、新加坡都已經做得很完整,就連馬來西亞亦有全球衛星定位系統,但香港卻落後於亞洲其他大城市。 

  一聽運輸署職員解釋,說是香港的道路網很複雜。曾蔭權即刻語帶怒氣地反問:“比東京複雜嗎?”說到底,“容易動怒”的背後都是想“強政勵治、福為民開”,希望提升政府施政水平、服務質素。 

  回歸9年,香港面對不少衝擊,即使曾蔭權上任特首的這一年來,特區政府亦要處理大大小小的突發性事件。曾蔭權非常重視危機處理,每逢突發事件,他都“分外上心”,有時更會直接指示有關部門即時處理,以免影響市民生活,並要從不同危機中汲取經驗。 

  曾蔭權認為,危機,即有危有機:“每一次要做的時候,不單要克服危險的因素,更要找出機會,能夠加以利用。”他以2003年的“沙士”疫情作例子,指出“沙士”來襲,令香港遭受極大的挫折,但亦提升了香港人的健康意識:“我們受挫,很慘,我們作出很大的犧牲,但我們趁此機會把全城的公共衛生條件,完全提升到新的台階。”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