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廣州10月11日電/昨日,中國石油化工集團透露,8月以來,已經有300萬桶俄羅斯烏拉爾原油被注入鎮海基地,這一數量接近該基地設計總量的10%。此舉也意味著中國戰略石油儲備體系終於實現零突破。
鎮海基地注油始於8月11日。當日,一艘裝載有14萬噸俄羅斯烏拉爾原油的油輪靠泊在寧波算山碼頭,向18公里外的鎮海基地戰略石油儲備庫注油,這是鎮海基地正式注入的第一批油。
鎮海儲備基地計劃建設52個儲油罐,每個油罐儲油10萬立方米,設計可儲備石油520萬立方米,合3270萬桶。以今年前5個月我國原油消費量平均701萬桶/天標準計算,鎮海基地儲油量相當於全國4.6天的消費量。
10月6日,國家能源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徐錠明在北京召開的一個能源論壇上也披露了鎮海基地開始注入原油的消息,但沒有透露具體細節。
徐錠明還將鎮海基地注油比作“萬里長征”的第一步,稱,構建石油儲備體系還有一系列工作要做,比如相關石油儲備管理辦法的制定、儲備油品的來源、新儲備基地的選址、符合中國需求的儲備規模等都需要進一步研究。但無論如何它意味著我國將告別缺乏石油戰略儲備的歷史,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
據上海證券報報道,曾有消息說,注入戰略儲備基地的原油主要來自國內,以免受國際原油市場價格變動的影響。但是,按照鎮海基地的設計儲量合3270萬桶計算,相當於整個大慶油田的10%以上,而且大慶油田的產量已經開始下降,如果完全用國內原油顯然不太現實。
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經濟師牛犁也認為,中國是世界第三石油進口國,國內油源直接收儲意味著增加進口。且國內石油產出已經到頂,總需求量還在高速增長,因此中國只能通過在國際市場上採購原油來增加石油儲備。
而耐人尋味的是,鎮海戰略石油儲備基地開始注油的消息並沒有對國際市場造成衝擊,油價仍維持著下跌趨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