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早報:東亞和平穩定是共同責任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10-06 10:03:10  


  中評社香港10月6日電/馬來西亞《聯合早報》今天發表社評說,日本新任首相安倍晉三上台不足兩星期,原本在前首相小泉純一郎任內陷于冰冷狀態的日中、日韓關係突然峰迴路轉,三方於本月4日分別宣布,安倍將於8日、9日訪問中國、韓國。其中,最受矚目、也是意義最大者,當屬安倍對中國的“正式訪問”。 

  社評說,連中國媒體與學界都把安倍的應邀訪問稱爲“破冰之旅”,可見寄望之殷。而與安倍同屬右派的《産經新聞》,也爲安倍出人意表的外交舉動轉換語氣,安撫保守陣營,表示安倍是做出“痛苦讓步”。其實,中國和韓國未先得到安倍公開承諾不在任內參拜靖國神社就邀請安倍訪問,又何嘗不是“痛苦讓步”?因此,倘若不是有一巨大推力使到中日韓同時感到“破冰”的迫切之需,事情不會如此戲劇性變化。而有如此巨大作用的緊迫因素,顯然便是朝鮮于3日突然宣布要進行“核試驗”的事情了。韓國總統盧武鉉也定在13日對中國進行一天“工作訪問”,更是反映東北亞三個强國都瞭解到必須儘快消除障礙,舉行高峰磋商,以因應朝鮮的核試舉動。 

  壞事促成了好事,也許是平壤始料不及的。然而,這件事也反映了東北亞乃至整個東亞的和平與穩定,是集體利益,不是任何一國家可自掃門前雪。如果日本任由它與中國、韓國的關係繼續處于冰冷狀態,則等于是在朝鮮問題上放任平壤去鑽空隙,這當然不是明智領導人所當爲。 

  社評表示,儘管中日、日韓、韓中高峰會晤最終結果是否能够讓人完全滿意目前猶未可知,但是,三國領導人能勇敢地跨出這一步,便是令人欣慰、也令人期待。安倍被形容爲出身保守政治世家的“純種鷹派”首相,他上臺,輿論界一般對日中、日韓關係多不敢抱以太樂觀期待。但是,作爲强國領導人,視野不能只在國內,還須負起維護國際社會集體利益以及地區和平穩定的不容推卸的責任。何况,日本與鄰國交惡,不僅損人,也不利己,絕對不符合日本的國家利益。因此,安倍願意以中國作爲首個出訪的國家,是務實的政治决策。以他在保守勢力占據主流的日本政壇上“根正苗紅”的有利背景,其實是很有條件擺脫小泉那種小蠻牛式、嘩衆取寵的外交作風,改而修睦對中對韓的關係,收割對日本更有利的回報。中日韓關係穩定,朝鮮半島就不至起風雲,台海問題也少一個推波助瀾的因素,東亞的繁榮穩定才有保障。 

  當然,人們不能過多期待安倍對中國一次訪問就解决所有問題,尤其是橫亘在兩國間的歷史問題。但是,這個訪問終究是重要的一步。這個訪問也算立于相當扎實的基礎,那就是安倍爲醞釀出訪條件而在國會回答有關歷史問題的質詢,引用了“村山談話”。1995年,社會黨籍的村山富市首相對日本過去進行的殖民統治和侵略表示“深刻反省”。那次的談話,備受中國贊賞。因此,儘管安倍沒有表明任內不要參拜靖國神社,但是,北京依然立即抓住機會之窗。從這一點也可看出中國的外交手法更趨圓熟——儘管有去年4月爲小泉在雅加達的“道歉”談話空歡喜一場的教訓,此次仍决定順勢“賭一把”,不讓靖國神社問題困死與日本的關係。 

  社評指出,安倍上臺,雄心勃勃,他既要“制定符合旨在開拓新時代的日本國情的憲法”,也要“建立能够被世界信賴和尊重的、得到世界愛戴的、具有領導能力的、開放的國家”,那麽,他就有必要堅决站在歷史正義的一邊,樹立日本的道德權威。沒有道德權威,當什麽强國?這一點是戰後歷任日本首相歷史功業的考驗。安倍的考驗,將從北京開始。東亞的和平穩定是否讓人樂觀期待,也將繫於安倍的北京之行。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