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匯率問題要以日本爲鑒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6-06 07:22:18  


  中評社香港6月6日電/曾有人這樣認爲:如果美國停止與中國貿易,美國的通貨膨脹率會立即上昇兩個百分點;中國的勞動力優勢是哪個國家也比不上的,譬如在美國售價120美元一雙的名牌運動鞋,在中國的成本僅爲12美元,而中國工人祗拿了區區2美元的血汗工資,美國需要這樣物美價廉的中國産品。中國在國外的外匯是3000億美元,而外國在中國的投資是5000多億美元;似乎還是高枕無憂。

  人民日報海外版發表北京師范大學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鍾 偉文章稱,中國的國際收支失衡和匯率問題的確已經到了危如累卵的地步,應以日本的前車之鑒爲戒。

  日元匯率經歷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從1949-1971年,依靠380日元兌換1美元的固定匯率制,日本以出口導向型戰略,實現了每年10%以上的經濟增長奇迹,幷且先後超越了英、法等國,使得東亞其他經濟體紛紛效仿。接下來戲劇性的一幕發生了,1971年12月,西方十國財政部長通過“史密森協議”,精確地要求日元昇值16.88%,幷以此作爲基准匯率上下浮動2.25%,從此日元告別了22年的固定匯率制走向溫和昇值。

  第二階段是1972-1985年,在這一期間日元兌美元平穩地從315∶1昇至200∶1的水平,12年間每年昇值5.2%,日元昇值似乎幷未影響日本走向高度繁榮的步伐,由於巨額的貿易順差和資本內流,日本的外匯儲備急劇飈昇。但似乎誰都沒有意識到,日元的持續溫和昇值帶來的泡沫經濟前兆,正如同溫水煮青蛙一樣傷害著日本經濟的內在活力。

  第三階段是1985-1989年,1985年9月22日,在美國的倡議下,西方七國以“廣場協議”維護了美元的地位,而世界其他主要貨幣的比率在兩年內貶值30%,然後又是“盧浮宮協議”,從而逼迫日元陷入不可克制的飈昇階段。有媒體報道說,這一期間如果將東京23個區的土地全部賣了,可以買下整個美國。到1989年,日本經濟泡沫破滅。

  文章表示,之所以重複上述歷史,就在於擔心歷史總是會重演。比照中日經濟發展模式,可以發現外向型增長的共同影子;比照1967年的日本和2004的中國,兩者在人均GDP、人均電力消耗、城市恩格爾系數、産業結構,甚至世博會、奧運會的舉辦等都驚人地相似;比照日元,人民幣也在經歷了1983-2005年的22年固定匯率制之後,不得已進入了溫和昇值階段;比照溫和昇值期間的日本外貿結構,幾乎和當前中國一樣也在經歷著從紡織品爲主,到以機電産品爲主甚至以汽車爲主的迅速昇級過程。

  文章最後指出,以此反觀中國的匯率問題和貿易沖突問題,如果中國輸出美國的産品僅僅賺取些微加工費,那麽憑什麽說,離岸價12美元或者更高一點的運動鞋,會顯著影響每雙120美元的銷售價格?又憑什麽說,美國訂單不能漸進轉移到印度、印尼等同樣勤勞智慧的其他地區,幷給這些國家帶來增長奇迹?也許日本的過去是一百步,今天的中國是五十步而已。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