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周小川出任IMF預算顧問談起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5-24 06:14:44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5月18日公佈了一項聲明,聲明旨在成立一個專門的預算委員會。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美國聯邦儲備理事會前主席格林斯潘、歐洲中央銀行總裁特里謝等8位經濟界要人應邀成爲預算委員會委員,該委員會旨在提供建議,協助改善IMF的財務狀况。

  第一財經日報發表文章指出,依照中國急劇上昇的經濟地位,在推進全球自由貿易和金融秩序上,應該有自己的聲音。儘管目前尚難肯定中國在IMF改革中的投票權是否會提高,但中國在IMF甚至整個國際金融界的地位提高却是不爭的事實。

  文章稱,新成立的預算委員會中,顧問的重要工作在於開源而非節流。對於IMF來說,60多年來試圖改造國際金融體系的努力正在遭受挫折。儘管匯集了一大批來自哈佛和芝加哥大學的頂尖學者,試圖充當全球金融界的消防隊,但明顯的,政策遠遠落後于現實需要。即便對IMF來說也是如此。機構擴張後,人浮于事的現象不能避免,這也是IMF力求改革的原因。

  而更爲重要的可能是哈佛-芝加哥模式不再"包醫百病"。按照以往經驗,一旦一個國家在經濟上有困難,IMF樂意充當貸款者的角色,但附加一系列要求受助國實行的"新政"條件。通常包括削减政府開支或提高利率等,這幷不能說是一種干涉內政的做法,因爲一個在經濟上貧窮的國家,依然可以選擇自己的發展道路。但如果按照IMF的改革意見,缺乏後期資金和政治體制改革上的配套,這個國家很可能是飲鴆止渴。

  隨著全球經濟復蘇,各國對於選擇自己的道路有更爲迫切的要求,例如俄羅斯、巴西、阿根廷等10個國家最近幾年紛紛提前還清了IMF的貸款。這不僅是因爲資金充裕,更重要的是它們試圖重新掌控自身的經濟政策,走自己的路,不想再讓IMF左右了。

  文章認爲,對於中國來說,周小川的這一職位却不啻於一個機會,也有助於中國在全球金融秩序中佔據更爲重要的位置。中國近年來的發展有目共睹。從自發的溫州商會到商務部的主動維權,都顯示出中國在適應全球競爭方面表現出良好的能力。而在國際金融市場上,人民幣更是衆人矚目的焦點。IMF若在此次改革中重新調整配額和投票權比例,賦予包括中國在內的其他國家更多權利,這些國家也將會爲全球金融秩序承擔責任。這相較于當前美國佔據絕對優勢的格局,相信會更富有活力。

  IMF尋求變革,也正意味著在全球化的時代,任何試圖壟斷金融的野心最終會因爲效率低下而破産,而競爭將會帶來更爲高效和繁榮的新局面。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