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在打哪些經濟牌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4-08 07:42:54  


  中評社香港4月8日電/日本政府非常善於打經濟牌,通過干預經貿關係,使國際事務向著更加符合日本國家利益的方向發展。中國青年報發表文章指出,在分析、判斷中日經貿關係發展趨勢時,關鍵不在於爭論經貿關係“是冷還是熱”的問題,而應該抓住實質,研究爲何日本在不斷享受中國經濟發展果實的同時,右翼勢力還能利用執政地位對中國採取日益强硬政策的問題。 

  當前日本政府在對華經貿關係中打經濟牌主要有下列一些具體表現: 

  ——2004年11月,日本首相小泉宣佈“中國已經發展得很好了,可以畢業了”,單方面提出終止對華援助意向。現在已基本確定,日本政府將於2008年停止對華資金合作、無償援助和技術援助。 

  ——日本2005年出版的政府刊物《製造業白皮書》和《貿易白皮書》大力渲染投資中國的風險,指導日本企業轉向越南、印度、俄羅斯投資。它們宣揚由於發生非典疫情,中國存在“投資風險”,指導日本企業對外投資時實施“中國加一對策”,即日本企業如果要在中國投資,同時也應該在中國以外的國家如越南、泰國建立一個同樣的工廠的對策,這樣一旦中國發生風險,可以用另外一家工廠替代。 

  但是,日本政府所指中國存在的投資風險完全是一種誤導和誇張。因爲其一,日本政府在兩本白皮書中指出中國經濟、社會存在的問題和風險不是最近才發生的,日本政府爲何祗是在2005年突然提出這一問題,顯然是別有目的。其二,中國發生非典疫情,一時間影響了中國經濟發展這是事實,但是類似風險世界各國都會發生,如美國曾發生“9·11”事件、飓風襲擊的灾害,日本曾發生阪神大地震,東南亞曾發生海嘯,等等。這類灾害屬於不可抗力,任何國家和企業都無法避免。其三,如果像美國穆迪公司那樣對世界各國存在的風險進行商業評估,量化評估出各國存在的風險程度,這種商業行爲無可厚非。但是,日本政府對世界各國風險問題祗字不提,單獨指出中國存在這種風險,顯然是另有目的。

  ——該合作時不合作。中日兩國能源合作潜力巨大。首先,中國經濟發展對能源的需求正處於急速增加階段,日本在能源節約技術上最有競爭力,所以兩國合作潜力極大。但是,日本與中國開展該領域合作僅僅停留于口頭。2005年5月17日,吳儀副總理訪問日本,其間與日本經濟産業大臣協商達成包括節約能源技術合作在內的協議。此後,日本首相小泉頑固堅持參拜靖國神社的立場,導致吳儀副總理提前結束訪日日程。隨後,日本政府也將兩國能源合作計劃擱置。 

  ——不該生事時到處生事,無理製造事端。例如,日本在俄羅斯與中國競爭購買能源就是這種典型。衆所週知,日本自上世紀70年代末開始,石油進口量持續維持在一個水平上。沒有新的石油需求,也就沒有理由開發新的石油進口源。而且,所謂日本出于安全考慮購買俄羅斯石油的理由也不能成立,因爲日本與俄羅斯還未簽署和平友好條約,理論上屬於“敵對國家”,俄羅斯的石油對日本來講幷不安全。日本競爭購買俄羅斯石油惟一可以解釋的理由就是有意抬高價格,讓中國企業受損。 

  再如東海油氣田問題,日本前任經濟産業大臣中川昭一曾在黃金時段的電視節目里發表極不負責任的講話,妄稱中國開發東海油氣田是在日本劃定的中間綫日方一側位置,侵犯了日本利益,所以日本政府有權要求中方立即停止開採活動。他的這番講話會讓日本國民怎樣看中國?另外,日本政府向日本媒體提供片面信息,稱中國開發東海油氣田可以將日方一側的資源吸走,言外之意中國在“偷盜”日本資源,所以,日本堅决要求中方停止一切開採活動。但是,日本政府主管人員明明知道中國在技術上不可能做到這一點,却鼓動媒體發表片面意見。直到日本一位已經退休的人士于次年向國民公佈真相之後,日本媒體才停止了炒作。 

  ——日本政府以可以轉爲軍用爲由查抄日本雅瑪哈公司對華出口的小型無人駕駛直昇機。事實上,該機型長3.6米,寬0.7米,高不足1.3米,遙控飛行距離200米,這與日本政府出口管制法律中的規定相去甚遠,技術專家認爲不可能轉爲軍用。此舉顯然存在著日本政府擴大使用法律範圍的問題,而且也等於向所有對中國出口技術設備的日本企業發出警告,要注意選擇最保險、比較落後的技術設備給中國。衆所週知,中國改革開放以來,從日本購買的技術設備最多。日本政府採取上述措施後,等於宣佈禁止日本企業向中國出口較爲先進一些的技術設備,這必然會産生不好的影響。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