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務部醞釀降低成品油批發環節準入門檻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4-28 16:47:33  


  中評社香港4月28日電/據上海證券報報道,商務部正在醞釀對成品油批發環節的準入門檻做出適當的調整,以回應自2005年6月以來,來自民營油企甚至是國有石油公司的激烈反應。 

  據了解,商務部商改司已於4月初推出了一份新的徵求意見稿供小範圍討論,並從4月12日開始,先後與中國石油集團公司(下稱“中石油”)、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下稱“中石化”)、各大民營生產批發企業及各省市的商務廳(局),連續在北京召開過多次內部會議。 

  “按照去年6月2日的‘《成品油批發企業經營管理技術規範》徵求意見稿’(下稱“原意見稿”)中的第四條規定要取得成品油批發資格,必須要‘在中國境內從事兩年以上成品油零售業務,並擁有30座以上自有或控股加油站’的標準。連我們的重慶分公司都不達標。因為重慶是中石油的‘地盤’。所以,我們重慶分公司的加油站現在還都沒有30家。”中石化銷售公司的一位負責人27日晚接受記者採訪時介紹。 

  “原意見稿”所帶來的衝擊與意見,與原先業界預計的僅衝擊民營企業不同,中石油、中石化兩大巨頭也牽連其中。 

  所以,這份意見稿推出將近一年仍未獲透過。所以,新的徵求意見稿將進入成品油批發環節的最低門檻進行了降低。 

   據一位知情人士介紹,新的意見稿將“原意見稿”中的要求“擁有30座以上的加油站”下降到“10座以上”。但與此同時,新的意見稿中將油庫容積和註冊資金則由4000立方米和1000萬元分別提高到1萬立方米和3000萬元。 

  “實質上是降低了門檻。”北京異構石油工程諮詢公司副總經理陳薇接受記者採訪時認為,“因為一個普通的成品油批發企業,要建有自有運輸專線、油庫和加油站,1000萬的註冊資金一般是不夠的。而1萬立方米的油庫容積只是行業的平均水準。所以實質上這兩條標準並沒有提高。只是法規更加合理化。” 

  今年的12月份,國內的成品油批發市場將對外資開放。但對於新進入者而言,隱性的門檻仍在,因為要在指定的時間裏新建起10家加油站也是相對困難的。加油站建設的布點必須符合相關的規劃。 

  截至去年2月,全國三分之二以上的地區已經完成了加油站布點規劃。現在能符合新的布點規劃的地方並不多,商務部要求各地執行適當控制的偏緊政策。 

  據國家發改委的資料表明,在2002年,全國2473家石油批發企業中,除了中石油、中石化所屬的企業外,民營性質的批發企業約300家左右。而此後,除了兩大集團外,基本上不再新設批發企業和新建加油站。而以前建的加油站必須和兩大集團聯營、合資等才能取得生存權。同時,這兩大集團外的零售和批發基本上都不是混業經營。 

  但我國國內成品油經營企業無論是批發業務量還是零售量,都遠低於國際平均水準。而在石油領域,沒有規模就意味著沒有效益。 

  商務部原副部長張志剛指出,與零售環節一樣,在批發環節,我國的行業集中度同樣少得可憐。在2002年,我國的單個批發企業年銷售量只有4.8萬噸;而當年日本國內的批發企業平均每家的銷售量為2182萬噸, 

  在2004年年底國內成品油零售經營開放後,由於預計到今年底國內成品油批發市場開放時,國外大石油公司將會租用、購買國內油庫從事批發業務。各種資本迅速跑馬圈地:所謂八仙過海,各顯其能,紛紛搶建、擴建油庫。 

  商務部的統計是目前國內總庫容量已經供大於需。 

  所以,商務部商改司司長邸建凱就曾指出,“要在原有成品油批發企業清理整頓的基礎上,進一步推進批發企業結構調整。壓縮批發企業總量。” 

  同樣,行業整合與巨頭競爭,將會是開放後的中國石油市場的一個常態。目前已確定的有外資公司股權的1820座加油站中,埃克森美孚與中石化在福建經營600座,殼牌與中石化在江蘇經營500座,BP與中石油在廣東經營500座。所以可以新介入的外國石油公司也不會太多。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